,她的祖母安妮·辛普森夫人还是抱着很大的期望的,倘若有一天她知道了艾丝美拉达改投其他教廷,必然会愤怒地将她的继承权剥夺。约翰·保罗爵士——奥古斯都的外祖父,在得知自己女儿加入罗马天主教后也是毫不留情地将她逐出了家门,并发誓再不与其相见。玛丽·斯坦利是主教诺威奇的女儿,也是玛丽亚的侄女,当她也抛开了新教祖辈的信仰投入天主教的时候,玛丽亚更加担心她亲爱的奥古斯都的处境了。
让奥古斯都成为一名教士,是玛丽亚自他小时候起就为他树立的目标,我想亲爱的读者们一定都还记得。玛丽亚之所以对他严格培养,没收他的玩具,教育他为他人舍弃自我,这一切都是基于这个原因——这个早已树立的目标;后来埃瑟婶婶的出现也对奥古斯都进行了非人般的痛苦磨砺,然而这一切都旨在让他能够习惯贫穷、困苦,让他明白快乐犹如魔鬼一般诱惑着他,应该时刻远离。丧失了领地及大部分财富的海尔家族并没有因此而衰落,因为丰厚的霍斯特姆赛克斯圣俸还掌握在他们手中。奥古斯都作为弗朗西斯·海尔的小儿子,有权将这一圣职继承下来。但是非常不幸,奥古斯都的长兄因为经济原因将这一圣职变卖了出去。玛丽亚·海尔想要让奥古斯都重新住回教长府的想法也破灭了,即便那里满载了他美好的回忆。但是她想让奥古斯都成为一名优秀的牧师的想法却从未因此而动摇。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早已做好了足够的准备。他注定应该成为一名出身名门的神职人员,这与他的亲缘关系以及家族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而且选择这条路对他来说是既有利又有益的决定。在家族中,生产财富的人拥有两个主教的职位,不但如此,还担任着圣保罗的教堂主持;奥古斯都的两个爷爷,一个是圣亚萨主教,一个是温彻斯特的教士;他两个叔叔也是圣职者;他养母的姐夫——爱德华·斯坦利也曾经担任过诺威奇的主教,同时,爱德华的儿子亚瑟·斯坦利也已经成为坎特伯雷的一名教士。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必将拥有更加尊崇的位置。最后,这一切也的确都成为了事实,奥古斯都当上了威斯敏斯特主教,并且娶了奥古斯都·布鲁斯小姐为妻,与此同时,他还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青睐,彼此成为密友。其中,雷文华斯家族、斯特拉斯摩尔家族以及埃尔德利的斯坦利家族等,都是这条道路上的同行者。在如此有利、如此丰富的社会关系下,奥古斯都如若不能取得先机倒有些说不过去了。这个时代,虽早已不是那个可以身兼数职的时代,但是,无论是其自身的能力还是他那些位高权重的亲戚,都足以让奥古斯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在意大利,当玛丽亚·海尔得知奥古斯都不希望被授予神职的时候,这是多么让她感到震惊呀!我们也可以想象,奥古斯都当时的心里也是充满了紧张和歉疚吧?不管是从世俗的角度,还是从宗教的角度,奥古斯都这样的做法都显得有些好坏不分,而且很愚蠢。玛丽亚对此也是充满了难言的苦涩,全部化作了泪水流淌而下。作为一个真诚的基督教徒,面临奥古斯都不想担任神职的想法,她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最后,她还是尊重了奥古斯都的决定,因为她是爱他的,尽管这样的决定让她感觉心碎。回到英国后,这一决定被他的家族成员知晓,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因此很激动、很愤怒。面对家人们的质问,奥古斯都既找不出一个很好的拒绝担任神职的理由,又不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说法,只能以“这个不是他的志向”作为借口。但这样的借口却引起了埃瑟婶婶的不满,她认为,如果是这样的话,玛丽亚应该更加坚持最初的决定。不管他是在去意大利之前,还是在他从意大利回来之后,他都是一个忠实的新教徒,所以,他的新教信念未曾受到过冲击。那么,就只有一种情况,他这样坚持放弃神职只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得到放纵,变得碌碌无为。
而产生这一决定的根本原因,就是奥古斯都太过厌烦宗教了,仅此而已。每个礼拜,他都要被迫参加两个礼拜式;每一次,他都要忍受朱里斯叔叔的长篇累牍和布道,犹如听天书一般;此外,他还要忍受玛丽亚·海尔同她的亲友间的有关信仰的高谈阔论,这一切,无不让他厌烦透顶。奥古斯都从小就经历着以灵魂救赎为名的严苛生活,对此亲身经历的痛楚,他恨透了毛瑞斯的女眷们,恨透了她们对于宗教的狂热。在我结识奥古斯都的时候,他已经摆脱了星期天进教堂的习惯。但是对于家庭祷告的习惯,他还是保留着的,当然,这对于他来说只是对社交的一个态度罢了,这能够让他看起来更符合一个古老世家的绅士风度。
奥古斯都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便成了主要的问题。在大英博物馆,他曾试图求得一份书记的职位,但未能得偿所愿。最后,他接到约翰·穆雷的委托写一部《伯克郡、巴克郡和牛津郡旅游指南》,当然,这都是在亚瑟·斯坦利的全力相助下才得到的机会。很显然,这份工作就像给他量身定做的一样,对于一个喜欢四处周游且喜欢结交自己感兴趣的人的年轻人来说,这份工作再适合不过。后来,他也真的因此碰到并结交了许多他中意的人物,以及一些新的“远房表亲”,并且常常被招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