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女的好评。在罗伯特·海尔教士去世之后,奥古斯都·海尔教士作为他的侄儿对自己任职的奥尔顿·巴恩斯教区依旧不舍,所以便劝说自己的弟弟朱里斯代为接受霍斯特姆赛克斯的圣职。对于离开剑桥大学,朱里斯也很是不情愿,但是一份如此珍贵的家产是不能平白无故丧失的,因此强烈的责任感迫使他做出牺牲,出任了刘易斯教区长一职。
奥古斯都·海尔教士与斯托克·旁·托恩教区的玛丽亚结为夫妻,他的妻子玛丽亚是奥斯瓦尔德·莱彻斯特的女儿。1834年,他由于身体原因前往罗马,结果在该地去世。同年,我们所讲的奥古斯都出生,他的名字取自于奥古斯都·海尔教士和他的教母奥古斯都·海尔太太。而弗朗西斯·海尔和安·海尔作为孩子的父母对于这个小儿子的出生倍感压力,甚至是烦恼,因为他们既要按照符合自己身份的生活方式生活,又要考虑如何养家糊口。所幸,当时的玛丽亚·海尔并无子嗣。在回到英格兰给亡夫料理完后事之后,她突然想到或许自己提出将教子过继过来会得到弗朗西斯夫妇的同意。于是她便给她嫂子写了封信,并且很快得到了答复。
“没问题,我亲爱的玛丽亚,等孩子一断奶我们就把他送到你那里。你真是太好了。倘若还有其他人要领养孩子,我们这里还有。”
孩子顺理成章地被送到了英国,而且随身带了一个绿色的小毡袋,有一条红色的珊瑚项链和两件白色的小睡衣装在里面。
奥斯瓦尔德·莱彻斯特教士为玛丽亚的父亲,出身于一个古老的家族,据说是诺曼底公爵夫人圭纳拉(征服者威廉的祖母)的直系后裔。所以,他与彭伯里的达西先生与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伯特伦家族是同一阶层的人。奥斯瓦尔德·莱彻斯特教士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他对英国绅士应该有的礼数样样熟知。对于凯瑟琳·德·包尔夫人的观点他也一定会赞同:达西先生是不应该娶伊丽莎白·班纳特为妻的。雷金纳德·赫伯是赞美诗的作者,也是加尔各答主教,同时还是霍德奈教区的区长,他住的地方离玛丽亚·莱彻斯特家仅有两英里的距离。玛丽亚与教区区长夫妻之间的交往十分密切。雷金纳德有一个助理牧师,名叫马丁·斯图。有关他先祖的事情我们一无所知,所以可以肯定他一定不是生于富贵之家。玛丽亚与马丁彼此相互爱慕,但是玛丽亚的父亲却考虑到马丁太过卑微而拒绝他们在一起,他决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小小的牧师。由于玛丽亚顺从的性子,她没有逾越父亲而自作主张。马丁·斯图为了赢得奥斯瓦尔德·莱彻斯特大人的好感,在雷金纳德被任命为加尔各答主教后,欣然接受他的邀请去印度的礼拜堂担任牧师,以图让他对自己和玛丽亚的婚事有所缓解。但一切都是无用功。在与玛丽亚告别几个月后,马丁便死于热病。奥古斯都·海尔是马丁·斯图的朋友,同时也是赫伯夫人的表亲。对于这对恋人来说,他一直是他们的密友和知己。他们有苦难言时就会向奥古斯都倾诉,而奥古斯都也乐于倾听他们的诉苦。在玛丽亚·莱彻斯特得到马丁的死讯之后,她向奥古斯都·海尔寄了一封信,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虽然我知道说再多的话已毫无用处,因为奥古斯都·海尔太了解我了,肯定早已洞悉我的感受,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写下几句。你是我困境之中的朋友,正与我共同承受这段悲伤、痛楚……你一定会来我这里的,我知道。我们能够面对面地一起承受这段哀伤将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最后,他们彼此相见,并且继续保持通信。在玛丽亚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她对奥古斯都感情的变化——由最开始的“尊敬”以及“友情”抽出新的枝条和嫩芽,这种情感来得很自然却又后知后觉。也正是这种特殊情感的萌生,使得她在奥古斯都向她求婚时很顺利地接受了,不过这是马丁·斯图死后两年的事情了。“生活中又重新注满了光明,不似以往那样死寂和苍白。”在日记里她这样写道,仿佛时刻都沉浸在奥古斯都那如潮水般的爱意中。即便如此,他们这桩婚事也是在一年之后才得到了她父亲的同意。当时,玛丽亚已经31岁了,不难想象,她父亲能够认可这桩婚事是出于对女儿的幸福着想。因为这个年纪在当时看来已经不小了,就像华兹华斯先生说的那样,是“美丽芬芳绽尽,正濒临凋谢”的时候了,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尖酸、刻薄。此外,他也觉得这桩婚姻算是门当户对——奥古斯都作为爱德华一世幼子的后裔,以及诺曼底公爵夫人圭纳拉和霍斯特姆赛克斯·海尔家族的后裔,还是能配得上托夫特的莱彻斯特家族的。霍斯特姆赛克斯区的圣俸非常优厚,在罗伯特去世后定然会收归在他的侄子——奥古斯都的名下,而玛丽亚也就理所应当能够过上贵妇人的生活,这与她出身贵族的身份也是极为相符的。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两个家族的相遇与相互信任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只是一个稍事停留的驿站,但即便是一个临时的住所,从道理上讲我们也应该把它安顿得舒服一些。
玛丽亚·海尔在丈夫过世后,来到了霍斯特姆赛克斯——她小叔朱里斯的家中住了几个月。最后,她找到了一处让她一住就是二十五年的住所,那是一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