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活出自己: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真 爱
。在这段六岁以前的成长过程中,能得到越多真爱、越多“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父母都是爱你的”,接受这种无条件的爱越多的人,他的存在意识就越强。但是父母亲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因此,非常着急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努力以社会规范来教导他们。许多为人父母者,无法看见自己里面压抑着对过去生命的浪费和不喜欢自己所造成的后果。他们总是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强,在孩子还没有充分得到无条件的爱时,就给他们有条件的爱,去塑造、教导他们。换句话说,孩子们对自己内在的存在,并不能拥有很充分的满足,而当年事日长,便开始在外在的世界中追寻认同和肯定,于是会用两样东西来弥补自我存在价值的缺乏,第一种是做些什么(doing)?第二种是拥有什么(having)?[注:作者近年讲学中又加上了第三种,成为什么(being)]来替代自己的存在价?lib?值。像林靖娟老师的事件,对她而言,身为一个老师,拥有高尚伟大的情操是她的天职,然而这真的是天职,还是后天的文化教育、社会价值观所赋予她的职务?对她来说,做这件事竟比她的存在还重要、比她身边的亲人对她的爱更重要。

    对某些人来讲,做一个好人比他的存在更重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对别人有益的人,做一个温和、儒雅的人,远远超过他自己存在的价值。为了要做好这样的一个人,他可以抹杀、牺牲许多的自我以及真实的感情、思想,最后形成了他的存在只能依附在做些什么(doing)之上。如果有一天当他自己无法符合社会所赋予的价值观时,他就会不喜欢自己,会觉得自己实在很糟,自己的存在一点价值都没有,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甚至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而另外一种将自己的存在依附于拥有什么(having)之上的人——尤其在这个歌颂物质的时代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一类型的人。许多男人将自己的存在定位于拥有房子、事业、奔驰、宝马、劳力士之上;许多女性也把自己的存在价值依附于拥有幸福家庭、听话的孩子、爱她又温柔且事业有成的老公身上。同样地,我们也看到在这些用“拥有”来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背后,有多少危险和心酸。很多传统妇女当有一天她们的老公爱上别的女人;当她听话、功课又好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当她温暖的家庭突然破碎时,她们在刹那间丧失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觉得一切都毁了,生命里什么都没有了,自己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甚至因此自杀的也大有人在。我们也能看到有些男人生意失败、破产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然后一蹶不振,从此生命颓废,这些都是我们将自己的存在价值依附于外界,用doing和having代替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年时候我们所接触的无条件的爱太少。

    我们长大成人后,也毫不知觉地用同样方法爱我们的孩子,我们无法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我是爱你的。我知道你充满知觉,你知道自己的生命,也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无论你做什么决定,也许我们不能了解,但是爸爸妈妈一定支持你。”

    相对地,那些在充分接受无条件的爱之下长大的孩子又会是如何?西方国家从十九世纪存在主义开始,对人权、民主和对孩子的重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再加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潜能运动发展的兴起,在那个时候有很多父母接受人类潜能的一些新观念,开始试着去给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现在这些孩子都已经长大。在许多观光区你会经常碰到这样的西方年青人,他们大学毕业但不急着找工作,或逼着自己马上要做些什么。他们没有汽车,没有大房子,没有钱,也不曾拥有什么,就只是背着布包,有时骑着自行车,有时步行,到世界各国走一走。没钱时就到餐厅打工,当英文老师或家教,等存了一点钱,再向下一站迈进继续旅行。他们在大学毕业以后,可能会花三四年的时间,到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对他们而言,他们并没有做什么伟大、有用的事情,或者拥有一些物质金钱的享受,可是,这些受到丰富无条件爱的青年,心中有一个自我价值存在的中心,对认为自己存在有价值的人而言,他们今天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能够闻到许多味道,能够活着,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当中,能够感觉到自己和外面世界的存在,就是生命里最喜悦的事情。

    他们不需要将自己的存在依附于外面的世界,他们的内在是坚定的,外在是柔和的,当他们内在感觉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无论有一千个、一万个人告诉他生气是不对的,他仍确知愤怒依旧存在,他还是生气的。这样的人能够敬重自己的存在和每一个当下存在的事实,遇上他自己没有觉察到的事实时,只要你能指出来,他也能坦诚而迅速地接受,身心很快地充满着柔软与变化。对这样的人来说,刚强与温柔是并存的,信念与变化也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接受到无条件的真爱,所以他们知道自己每一个存在都曾经被接受、被认同,他们一直都能够与自己的存在重新接触,不需要将自己的存在依附于外面的世界,无论外面的环境如何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