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听其议论矣。然窥其微处,则皆以聚党贾誉,行径捷举。所称道德之说,虚而无当。庄子所谓其嗌言者若哇,佛氏所谓虾蟆禅耳。而其徒侣众盛,导趋为事。大者撼摇朝廷,(爽字去爻换女)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群聚党徒”,“空谈废业”,“徒侣众盛,导趋为事”,是给书院妄加的罪名,“科敛民财”更是一个借口,实在原因是担心书院讲学会“撼摇朝廷,(爽字去爻换女)乱名实”。?
第四次禁毁书院,即魏忠贤制造的禁毁东林书院,扩及全国书院,更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明代书院由明初的多年沉寂到明中期的空前兴盛,又到明末的连续遭受禁毁,这种忽衰忽盛的曲折历程,正好说明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政局不稳,已潜伏着深层的危机,很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