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书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书院之名始于唐
有一首是《赴集贤院学士宴应制得辉字》:

    位将贤士设,书共学徒归。

    ……

    欲知朝野庆,文章日光辉。

    丽正书院、集贤书院作为为朝廷刊缉经籍,校理图书,征储贤才,侍读侍讲,承旨筹策,撰述待制,辨别邦国大典,以质史籍疑义而备顾问应对的馆阁,固然同聚徒讲学的书院有别,所以,它不是作为“士子肄业之所”的通常意义的教育组织。然而,唐代的丽正书院、集贤书院较汉魏以来的秘书监、文德殿、文林馆、麒麟阁一类的朝廷馆阁专为“修书之所”有所发展,增添了侍读侍讲,以质史籍疑义的新职能,不能不说它已步入宫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备了特有的教育功能。特别是搜集、收藏图书,理校经书史籍,极大地启发了社会上一批读书士子利用藏书,在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发展成授徒讲学的教育新思路。因此,唐代官府创置的丽正书院、集贤书院,虽非士子肄业之所,但它对于书院教育发展无疑也产生了明显的诱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