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7 妖孽乱政·帝国瓦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刘宏的下半生生活
隶校尉,性别:男;姓名:刘猛。

    为什么没用心调查?理由,这大字报字字说的都是大实话,有什么好调查的?

    麻烦大了。搞了半天,竟然发现司隶校尉是个局外人,跟李膺等朋党是一伙的,真是个意外发现。

    事实上,王甫等人即使不知道大字报是哪个贴的,但猜也猜出个八九成了。举目天下,谁会有这样的胆子跟他们唱对台戏?除了反对派以及反对派领导的太学生,还有谁会站出来,以正义的名字来骂大街呢?

    刘宏下诏,把失职的刘猛贬为谏议大夫。很快地,他又从别的地方调进一个,填了司隶校尉这个空缺。然后再下诏,务必查出贴大字报的人。

    刘宏新调进的这家伙,果然很猛,雷厉风行,到处抓人,把太学生等一千余人,全都扔到监狱里审问去了。

    太学生们,你们都不要怪人家下手太狠,人家天生就是吃狠这碗饭的。因为你们碰上的,不是刘猛,他的名字叫——段颎。

    段颎,字纪明,凉州人。凉州这地方,就是传说的山西,也就是崤山之西了,这是出猛将的地方。这姓段的,就是猛将之一,而且不是一般的猛。

    在东汉,凉州诞生了三位平羌猛人,两个之前都是见过的,一个是皇甫规,一个是张奂,剩下的另外一个,就是眼前这个姓段的了。此三人,世称凉州三明,段颎就是三明之一了。

    羌人等少数民族造反,自东汉开国以来,就是个大问题。基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惹事讨打,打了就降,久了再惹事,惹事就再打。当然,只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手拿利箭,一手摇橄榄枝,这才是正道。当年平羌大英雄邓训,采用的就是这招,可惜老邓死后,羌人又没法过上人的日子了。

    皇甫规和张奂在平反羌人策略方面,基本上和当年的邓训思想一致,也就是打是策略,不是目的。张奂调回中央当部长后,平羌将领就换成了段颎,他一反前两任长官的理念,就是铁拳出击,打到你服。

    这些年,段颎就是靠着一副铁拳,在凉州打怕了羌人,打出了名声。

    从国家角度来说,姓段的是个功臣,为了边境,他可是十年如一日,刀里来,剑里去,从来就没睡个安稳觉。但刘宏为什么突然把他从边境拉回来,用他来调查这大字报事件呢?理由很简单,段颎与前两任同僚都不一样,张奂是铁杆士大夫集团的,皇甫规也自以为跟他们是一伙的,跟宦官也说不到一块儿。

    唯有段颎,他很例外。

    他的例外之处,不是无党无派,而是很听宦官使唤。

    王甫等人认为,太学生不过是台面跳舞的木偶,必须把他们的幕后老板一一揪出来,那才叫真打。王甫下达了任务以后,段颎就忙开了。

    他第一个就瞄准了前任司隶校尉刘猛,先是弹劾,接着抓人,罢免职务,丢到劳改营里服役。

    整完了刘猛,下一个就是张奂了。

    无论是王甫,还是段颎,都有一万个理由要把这张奂办了。

    先从头说起吧,张奂灭窦武有功,王甫等宦官替他邀功,封他为侯,但张奂坚决不受。为什么不受,不说都知道了,张奂本来一直跟陈蕃等士大夫都是一伙的,突然被利用了,还要以此为利诱加入宦官队伍,那简直比要了他的命还难受。所以,他坚决不接受封爵。

    这也就罢了。窦武和陈蕃死后不久,张奂又主动上奏,说他们对国家忠诚,死得很冤枉,国家现在很有必要替他们平反。

    这封奏书送上去后,宦官们终于看清张奂的真面目了。这种人,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于是他们以刘宏的名义下诏,把张奂痛骂了一顿。

    只是痛骂,张奂却已闻出了不祥的味道,只好自投监狱。数日后,才被释放,扣发三个月的薪水。

    张奂除了与宦官不和,跟他的平羌接班人段颎也很不合拍,两人在怎么平羌这个问题上,有过针锋相对,甚至还闹到了皇帝这里。就是因为这件事,段颎一直记在心里。

    此时此刻,他认为,修理张奂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