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7 妖孽乱政·帝国瓦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囚徒困境
    有时候,人生就像是爬楼,有人哄你上了高楼,则在底下把梯子抽掉走人,让你在上面干跳脚。邓骘被困于高楼,怨不得别人,是他自己架着梯子上来的,羌人却防不胜防地要烧他的梯子,要怪只能怪时运不济。

    邓骘还没有彻底绝望。正在他犯愁的时候,他看见有人抱着梯子,朝他的方向赶来了。

    人是邓太后派来的,但梯子是别人送的。送邓骘下台阶梯子的人,名唤庞参,时为工程部一主管,河南人。

    殊不知,庞参这一回也挺不容易。因为他被指控犯罪坐牢,刚刚才出监狱。蹲牢的时候,庞参人在牢房里待着,可心却没闲着,他眼观八方,耳听四方,消息灵通得很。他通过儿子,把他的一封奏书,送到了洛阳城。

    在奏书里,庞参替邓骘提出了专业撤退的安全路线。

    他是这样写的:西凉兵荒马乱,兵灾天灾一道起哄,粮道难继,与其在那里跟羌人拼命,不如先撤一步,让征西校尉任尚屯守凉州。停止征税,停止征兵,给农民种田养地的时间,这样,不出几年,只要汉军元气恢复,羌人元气大伤,即可迅速出击,消灭羌人。

    先不管这个建议有没有漏洞,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对邓骘有利。

    把危险留给别人,把安全留给自己,邓太后非常同意庞参的意见。惊喜之下叫人唤来庞参,人家却告诉她,庞参想来都来不了啦,因为正被关在监狱里。

    一股莫名的忧伤,掠过邓太后的面孔。她马上下了一道诏,把囚徒庞参提拔为谒者,命令他马上启程,赶往前线督导三军。

    紧接着,邓太后又下一道诏,命令邓骘回京。

    这下子看明白了吧,邓太后派庞参出去,就是想以替补球员换邓骘主力下场。

    有时想想,人生有一好老爹,都不如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妹妹好使。窦宪如此,邓骘更是如此。邓骘在前线被打得就差没哭天叫娘了,可回到洛阳,却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接待。

    洛阳城外,没有小学生列队欢迎,没有锣鼓震天的扭秧歌,也没有气球满天飞的热闹场面,在那里,只有满朝严肃认真等待的文武高官,甚至亲王、公主,全都出来迎接了。

    更让邓骘想不到的是,邓太后不但给他准备了热水澡、新衣服,还送给他一顶漂亮的新帽子。

    这帽子的名字,就叫大将军。

    人生如此,何憾之有?杀敌不容易,我活着回来就容易吗?在那一刻,邓骘被羌人追杀的耻辱全都烟消云散了。

    以战败之功,竟然还能顺风顺水地爬到权力的顶峰,只能说,老天真是太疯狂了。汉朝人没想到,更疯狂的事还在后头。

    邓骘回京的第二年,即公元一○九年,春天三月,汉朝发生了史无仅有的大饥饿,犹如风暴席卷天下。首都洛阳城也被殃及到了。有着三百来年历史的光荣而骄傲的汉朝,此时却上演了一幕人间惨剧。因为没饭吃,大家都互相换人煮着吃。

    所谓太平盛世,首都人相食,可谓是人间惨剧啊。此情此景,终于让我们再次相信了一句古老的话——老天欲灭谁,必先让谁疯狂。

    面对着接连而来的天灾人祸,汉朝上下,包括邓太后在内,全都手足无措。

    汉朝三公及部长们,集体跑到宫门前请罪。邓太后挥一挥衣袖,很伤感地说道,如果你们有罪,我也有过,大家都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吧。

    邓太后反省的结果,就是不能乱花钱了。

    她下诏废除宫廷很多不必要的花销,节假日什么游园活动、宫廷乐队等,全都撤了。省一点是一点,生活水平降低了也没关系,关键是只要国家还在,权力还在,就不怕明天没饭吃。

    邓太后在反省,老哥邓骘也在反省。

    说实在的,他头上戴着这个大将军的光环,心里实在虚得很。他现在指望的,就是驻守前线的任尚能够撑住,替他把面子争回来。

    很不幸的是,任尚非但没有替邓骘争回面子,反而将他的面子全都赔光了。任尚死命苦撑,还是顶不住羌人车轮式的进攻,火速向中央请求撤退。

    听到这个消息时,邓骘抑郁得都想撞墙了。

    想想看,庞参给他画的蓝图多好呀。只要任尚能守住前线,让运粮的民夫都回家种地,有了庄稼就有了粮食,有了粮食,咱就有吃的了,无论多大的战争咱都不怕。

    现在可好了,任尚守不住,民夫们也种不了庄稼,土地全都荒废了。

    邓骘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多好的理念,都不如一个靠谱的执行官。他碰上任尚这等下三滥货色,是汉朝的不幸,更是他的不幸。

    不久,汉朝中央批准任尚撤退,命令他驻守旧京都长安。

    这是汉朝的底线,如果连长安都守不住,汉朝集体都得喝西北风去了。汉朝何去何从?未来何去何从?

    睁眼闭眼,都是羌人之乱,大将军邓骘的心全乱了。

    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如果说羌人是一盆大火,要灭火,就必须浇水。邓骘作为汉朝大将军,他缺水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