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医药卫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古代哲学指导的思想方法
导致另一脏偏虚的病理现象,则称为“乘”。还有“反克”现象,即本脏虚弱,其应克之脏反而克本脏,这种情况称为“侮”,或称“反侮”。五脏在生理上、病理上均循着相生、相克的规律互为影响,这就构成了生理上的充分协调和病理上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五行关系示意图

    运用五.行学说在治疗学上,其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如治疗肝病,应注意同时健脾,这是预防肝病传脾;又如用补肾的方法调治肝虚之病,就是运用“水生木”的理论等等。同时药物的五味也归属于五行。如酸味药入肝经,甘味药入脾经等,故五行学说也指导着用药规律。

    五行所属表

    五行自然界人体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湿
五方西
五季长夏
五脏
五腑小肠大肠膀胱
五官
五脉
形体
情志

    五行学说不但把人体各组织器官联络成一个恒动的整体,而且把人体与自然界各种物质、生物、季节、时间、方位、气候、自然现象、致病因素等,也形成了有机的联系。所以说五行学说的运用是中医学“天人统一观”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