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刺史仍称州牧,但处理郡国事务之权比西汉有所扩大。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州牧改回刺史。中期以后,刺史又有领兵之制。东汉后期,刺史不仅有固定治所,而且属吏大量增加,事实上成为凌驾于郡国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灵帝时候,再改刺史为州牧,由一批朝廷重臣出任,“州任之重,自此而始”(《汉书·刘焉传》),不少地方的州牧已演变为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
东汉有郡国105个,除司隶部七郡之外,还有98?个。其中列郡71个,王国27个。郡设太守。建武六年(公元30年),裁撤郡都尉,并其职于太守,故太守又称郡将。县的设置与西汉相同。东汉为了增加税收,在各地设有盐铁诸官。凡郡县出盐多的地方,置盐官,主盐税;出铁多的地方,置铁官,主鼓铸;有湖池鱼利的地方,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皇子封王,以郡为国,置傅、相各一人。相如太守。有长史,职如郡丞。中尉负责治安。郎中令负责大夫、郎中等宿卫官。仆负责车马。治书、谒者为侍从官。列侯所食县为侯国,设相如县令长,不臣于侯,只向侯纳租。
东汉为了扩大侯爵,又增进了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并冠以所食县、乡、亭名。后期多为无食邑的虚封。例如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汉寿在东汉是县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东北。汉寿亭侯也是虚封。列侯就第(退休)后,如受恩遇,可以加官“特进”或“奉朝请”,并以此名义参与朝议。东汉外戚一般为特进侯,未加特进的为朝侯、侍祠侯,外戚、公主子孙在京守祖坟的称猥〔wei委〕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