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易中天中华史21·铁血蒙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人在江湖
    陈洪绶创作《水浒叶子》时,梁山好汉故事的基本定型已将近三个世纪。尽管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水浒传》最早版本刊刻于万历十七年,即陈洪绶出生前十年,但学术界大多认为,它的文本应该在明初便已由施耐庵完成。《水浒传》的成书时间,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称为洪武至永乐年间,而《三国演义》则成于元代。关于《水浒传》的著作权人,历史上有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这两人合作的三种说法,学术界则大多认为系施耐庵所作,请参看人民文学出版社《水浒传》朱一玄的前言。由于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基本上没有争议,因此本书根据两书倾向性和价值观的不同,不认同罗贯中为《水浒传》作者的说法。至于《水浒传》的原作者是不是施耐庵,甚至施耐庵是不是确有其人,由于缺乏证据只能存而不论。">..

    比《水浒传》更早的是《三国演义》。

    这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现存最早版本刊刻于嘉靖元年。不过目前广大读者看到的,却是清代康熙年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改写过的一百二十回本。两个版本的区别这里无法讨论,对于毛本的批评则已在《三国纪》一卷中展开。需要强调的仅仅只是:无论哪个版本塑造的都只是三国人物的文学形象,不能与其历史形象混为一谈。《三国演义》的版本问题,请参看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册。对毛本《三国演义》的批评,见本中华史《三国纪》第六章及后记。">

    民间形象,就更是千姿百态,五花八门。

    “三国”人物剪纸

    

    上图均选自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人物剪纸》,原书未注明作者。其中,诸葛亮和庞统的形象更接近于历史真实,即前者从严治国,后者翻云覆雨。周瑜似乎是“小乔初嫁了”时候的样子,曹丕则被刻画得就像司马昭。可见在文学艺术领域,并没有什么统一的三国人物形象。

    多样是因为喜欢。喜欢这段历史,则主要因为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事实上爱读《三国演义》的包括三种人:有的向往叱咤风云建功立业,有的热衷纵横捭阖斗智斗勇,当然还有人被兄弟情谊感动,尽管桃园结义并非史实。

    但,作为按照大众口味包装过的历史,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就有刘备、关羽和张飞太行山落草的故事。这虽然未免荒唐,却说明江湖义气和草莽英雄被普遍认同。大众也不在乎所谓历史真相,反倒更愿意将自己的价值取向投射其中。知道了这些背景,也就不难理解《水浒传》。

    没错,那是一部关于江湖的非武侠小说。

    人在江湖是《水浒传》的真正主题,造反起义其实只是舞台布景。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是被官府逼上梁山,山寨二号人物卢俊义就不是,老寨主晁盖一伙更不是。没有谁逼着他们去劫取那生辰纲,事成之后他们也没索性造反。如果不是走漏消息遭到通缉追捕,哪里会落草为寇?

    如此这般,恐怕只能叫闹上梁山。

    霹雳火秦明和美髯公朱仝倒是被逼的,只不过逼他们的人是宋江,而且两人都被梁山下毒手断了后路:秦明被官府误为反贼杀了全家,朱仝看护的小衙内则被李逵砍死。难怪朱仝会咬牙切齿提出,必须杀了黑旋风才肯善罢甘休。

    这可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是林冲。

    林冲是最具社会意义的文学形象.。他用自己的不幸遭遇告诉我们,即便在统治最为开明的宋代,也即便是帝国陆军大学的教官,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同样没有保障。能够提供保护的也许只有江湖和兄弟,比如梁山泊和鲁智深。

    但,真正走向草莽却需要天大的决心。

    小说这样描写那一刻: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恐怕不能简单看作自然景象,更应该是内外两个世界的写照。想那时林冲踏着满地的碎琼乱玉孤独前行,心中充满悲凉。当凛冽北风吹起衣襟时,那腔热血眼看就要将白茫茫的雪野染得通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宋江则充满矛盾:任县衙小吏却私放嫌犯,做梁山寨主又盼望招安。更奇怪的是,读者大多不喜欢他,清代批评家金圣叹甚至说他跟时迁一样,只能算下下人物,然而好汉们对他却几乎无不盲目崇拜。上上人物李逵更是说: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罢!

    但,小说的深刻之处也正在这里。

    实际上,宋江只是被卷进江湖。真正的江湖中人,原本应该是孙二娘那样开黑店的。智取生辰纲的晁盖团队,以及李逵、武松和鲁智深等等,则天性属于那里。因此晁盖上山之后如鱼得水,绝不会考虑将来怎么办。坚决反对招安的则是李逵、武松和鲁智深,他们甚至闹翻了菊花宴。这些梁山好汉的真正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