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易中天中华史21·铁血蒙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市井与江湖

    节选自落款为仇英的《清明上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当然,那里也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富甲一方的豪商巨贾,无疑是高消费群体的主流。其中附庸风雅的买新茶,玩古董,搞收藏,组织吟风弄月的文艺沙龙,逢场作戏的则流连忘返于茶楼酒肆红灯区,只是他们也都千金买笑偎红倚翠。正如前引张羽的诗所说:

    嵯峨大舶夹双橹,大妇能歌小妇舞。

    旗亭美酒日日沽,不识人间离别苦。

    在这方面,士人往往不敌商人。弘治三年的状元钱福归隐后心仪一位名妓,却被某个富商捷足先登金屋藏娇。可见没有钱便没有艳福,哪怕名叫钱福。后来还是那土豪看状元面子让他俩见了一面,状元郎则赋诗一首调侃说:

    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扫蛾眉淡点唇。

    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

    钱福的事并非个案。明中叶以后,士大夫纳名妓为妾更是成为时尚。不过,从良虽然是青楼女子的较好出路,她们却不是缙绅商贾的唯一选择。有需求就有市场,专门为富贵阶层培训小老婆或大丫环的家庭式私立学校也应运而生。

    调教出来待价而沽的女孩子,叫扬州瘦马。

    养瘦马其实是人肉生意,瘦则既指身材也指家境。换句话说,培训学校出低价从贫寒家庭买来小女孩,然后像养马那样抚养成人,再选择买主赚取高额利润。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教育和训练,因此有专业的女教师负责教学。顺从主妇和枕边风情是必修课,琴棋书画等技艺则要看资质。最理想的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若能管理财务也算一技之长。《陶庵梦忆》都有扬州瘦马的记载。">

    卖不出好价钱的瘦马只能流落花街柳巷,那里当然更是市井也更是江湖。南北两京和苏州杭州等大都会,妓女人数动辄以千计。她们多半以“姑娘”相称,称为“小姐”则要到清末,尽管明代已有临清姐或扬州姐之类。

    风尘女子的命运冰火两重天。悲惨的无异于性奴,任人蹂躏任人倒卖;得意的结交权贵出入豪宅,还有好事文人为她们举行选美大赛,评出“金陵十二钗”之类花榜。士大夫们对此往往乐观其成,他们的生活情趣也很接地气。

    明,是江湖和市井的时代。

    新型文艺,也在这多样世俗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