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易中天中华史21·铁血蒙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内阁与行省
称按察使司,俗称臬司。

    都指挥使司,俗称都司。

    明省级政府结构图

    

    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

    三司都是省政府,但分工不同:

    藩司管行政、民政、财政和官员考核。

    臬司管司法和监察。

    都司管军政。

    如有大事,则必须三司会议。

    三司的长官分别是:

    布政使,俗称藩台,从二品。

    按察使,俗称臬台,正三品。

    都指挥使,俗称都台,正二品。

    总之,长官都叫使,衙门都叫司。

    三司体制的最大优点是权力分散,地方官员难以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力量,皇帝可以放心。明显不足,则是政出多门效率低下,一旦有事便无人负责也无法问责。

    于是,巡抚和总督产生。

    巡抚的本义是巡察抚慰,总督的本义是总理督察,顾名思义都是差遣而非职务,因此也没有品级。事实上明代巡抚和总督本为兼有宪衔的特派员,巡抚兼右副都御史,总督兼右都御史,编制也都在都察院。具有地方官员特征,要到明的后期;正式成为封疆大吏,则要到清。

    清的制度,多半继承了明。

    省的概念,更是延续至今。

    太祖改制,确实影响深远。

    至于省政府改制重组的时间,则在废除中书省的三年半以前,可见这位霸道总裁早就布下棋局。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些动作竟会改变了中华帝国的走向。

    没错,明专制,清独裁,就从这里开始。

    包括后来的闭关锁国,也如此。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朱元璋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终于理顺皇帝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他成了自己的国?务总理,以及各级官员的授权人。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陛下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乐此不疲地日理万机,使自己成为帝国头号劳动模范的候选人,尽管除了皇天上帝无人可以为他授勋。

    可惜他没想到,传统政治制度是有道理的。中央政府有宰相,至少表示官僚集团是半个当家人。现在好了,什么都是你的,什么都归你说了算,我们又何必多管闲事?明末李自成打过来的时候,满朝文武全都无动于衷见死不救,甚至暗地里乐观其成,便恰恰是朱元璋种下的祸根。

    他当然也想不到,留给孙子的皇位会被儿子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