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处很多,有时甚至把一件事当成两件事,一个人当成两个人。对于更改国号这样的历史大事,例如辽太宗耶律德光建国号大辽,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改大辽为大契丹国,道宗咸雍二年(公元1066年)复改国号大辽,《辽史》竟没有记载,可见草率到什么程度。
由于耶律俨《实录》和陈大任《辽史》均已失传,有关辽代的其他历史资料又极为稀少,因此,元修《辽史》成了现存唯一的比较系统完整地记载辽代历史的官书,其史料价值十分珍贵。
从《辽史》各个组成部分来看,其本纪和志的部分内容比较充实,列传则较简略贫乏。适应契丹贵族自建的政治军事组织的独有特点,《辽史》新创《营卫志》、《兵卫志》。《营卫志》叙述营卫、行营概况和部落的建置分布,以及契丹族战时打仗、平时种田渔猎的生活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兵卫志》按照兵制、御帐亲军、宫卫骑军、大首领部族军、众部族军、五京乡丁等纲目,扼要叙述了辽的军事组织。《百官志》分别记叙北面官(契丹草原旧有官职)和南面官(中原传统的官职),也如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辽史》共有八表,其中《游幸表》、《部族表》、《属国表》是《辽史》独有的。这些表篇幅不大,但较简明醒目,对弥补纪传叙事的缺略有一定补充作用。最后一卷《国语解》,对书中若干契丹语音译的名词注明汉义,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金史》(图16)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四卷,列传73卷,共计135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的建立和灭亡的历史。女真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并臣服了西夏,建立了与宋朝南北对峙的金朝,统治北方长达120年,对我国历史产生了较大影响。
《金史》的正式修撰也是始于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次年十一月即告完成。在元修的宋、辽、金三史中,历来以《金史》的评价为最高,它首尾完密,布局严整,约而不疏,赡而不芜。成书如此又快又好,是因为它所依据的史料比较充分,原有蓝本也基础较好。金朝各代大都有官修的实录保存下来。金末文人元好问曾想修撰《金史》,没能实现,但其《中州集》和《壬辰杂编》中保存了他所搜集整理的金代史料。刘祁的《归潜志》以耳闻目睹记叙了金末社会的各方面情况,史料也很丰富。元初王鹗〔e恶〕曾据实录编撰了金史的初稿,包括帝纪、列传和志三部分。这些史著都为修撰《金史》提供了扎实可靠的依据。
![]()
图16 《金史》,元至正五年刻本
《金史》仿效《魏书·序纪》的办法,首作《世纪》一篇,记叙女真族自始祖函普以来逐步兴起的历史。在本纪的末尾又作《世纪补》一篇,记叙金熙宗完颜亶的父亲宗峻、金世宗完颜雍的父亲宗尧、金章宗完颜璟的父亲允恭的生平事迹。这三个人原来都是大臣,由于他们的儿子后来做了皇帝,身分特殊了,因而不便列入《诸臣传》,于是特立《世纪补》予以变通处理。《金史》首创《交聘表》,以表格的形式,把金与宋、西夏、高丽的使臣往来一一详细载入,颇为简要醒目。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先在首要人物的传记中详载其由来与始末,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则旁参互见,避免重复,因而组织严密,笔墨节省。
《金史》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女真族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关于女真及有关各族早期的历史状况多不见于其他史籍。本书的志比较系统而详备,分门别类十分细密,记叙也较完整,篇幅占到全书1/3,为我们研究金代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状况、行政区划、天文历法等提供了翔实有用的资料。书后附有《金国语解》,分官称、人事、物象、物类、姓氏五项,对书中出现的女真语做了注释。
宋、辽、金三史虽然是同时修撰,但三史各以其本朝的国史、实录为依据,立场不同,记叙必异,所以三史互相矛盾脱节之处是比较多的。遇有歧异,需要参互考订,甚至要借助三史之外的更多资料,方能揭示历史事实的真相,这是读者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