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著名史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各有长短的新旧《唐书》
late.pic/plate_1702.jpg" />

    图14 《新唐书》宋刻本

    《新唐书》的成书晚于《旧唐书》百余年,这期间社会相对比较安定,陆续发现不少有关唐史的新资料,也有一些唐史研究的新成果问世。《新唐书》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增订补充了不少《旧唐书》所缺略的重要史实。特别是志的部分,作者下功夫很多,质量多在《旧唐书》之上。例如《食货志》由二卷增至五卷,多补充中后期之事,有关屯田、和籴〔di狄〕、矿产、职田、俸料等方面内容都是新增加的,比较系统完整地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史料。《地理志》由四卷增至八卷,着重叙述唐代地理沿革,记载水利兴废、物产分布、军府设置、对外道路交通等各方面情况,充实补正了《旧唐书·地理志》的缺略。《天文志》和《历志》在篇幅上超过《旧唐书》三倍以上,全面记载了唐代流行的七种历法,其所保存的《大衍历》历法理论对自然科学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艺文志》中书目增加很多,对《旧唐书·经籍志》所缺的中唐以后的唐人著作做了大量增补,十分重要和宝贵。《新唐书》的《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是以前各史所没有的,有开创意义,并为《宋史》以后各史所沿袭。其《兵志》、《选举志》虽然不够系统和完备,还是为我们了解唐代科举制度、官吏铨选以及兵制演变等情况提供了方便。《新唐书》恢复了《史记》、《汉书》设表的优良传统,编制了四种表:《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虽然其中存在一些错漏,但它条理清楚,开卷了然,比较方便查检利用。《新唐书》删去《旧唐书》的61传,新增加331传,增加了不少唐代晚期人物的传记。列传所增史实多据本人章奏或后人记述,采录了不少碑志石刻、传状家谱、杂史笔记等资料。《新唐书》秉承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意旨,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它强调进行忠奸善恶顺逆的褒贬,既增添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又调整类传传目顺序,将“忠义”列为第一。它对唐代历史的看法,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统治集团的政治观点,比如对藩镇、宦官加以贬抑,显示了与《旧唐书》的明显区别。

    《新唐书》在补充改正《旧唐书》的缺陷时,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在纪传方面删削简略太过。《旧唐书》本纪原有30万字左右,《新唐书》压缩到不足10万字,个别篇竟压缩到原来篇幅的1/10,未免伤筋动骨,太过分了。《旧唐书》记载诏令奏议太多太繁,本来是个毛病,但《新唐书》大加删削,连狄仁杰《谏太后营大像疏》和陆贽《代德宗罪己诏》等很有历史影响的诏奏都予以删除,结果丢掉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史料。作为文学家,欧阳修和宋祁对文字技巧的刻意追求超过了对客观史实的重视。本来记载历史对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量等基本要素都应有明确具体的叙述或描写,《新唐书》为求文字简省,往往采用笼统概括的说法,篇幅虽然省了,史实反而含糊不明。为了确切弄清史实真相,人们有时不得不返回去查《旧唐书》。有些生动的传记,例如《封常清传》、《高仙芝传》,经过删削压缩,变得索然寡味。宋祁写传和欧阳修撰纪志表,原本不是有计划的分工协作,后来也没有经过认真的统一加工,因而纪传之间矛盾脱节的地方比较多。他们两人都崇尚古文,反对骈体文,而唐代的诏令奏议喜用骈体文,这是当时风尚如此。《新唐书》作者不是尊重历史和保存原貌,而是以个人好恶为取舍,不论有无历史价值,一概删汰不录,或者窜改历史文件,以牵合己意,用散文改写骈文,以古字替换原字,严重损坏了ib.一些历史文献的固有价值。

    综合而言,《旧唐书》和《新唐书》各有长短而又互为补充,都是研究唐史的人不能不读的书。南宋以后,由于理学盛行,《新唐书》流传较为普遍,《旧唐书》传刻较少。至清代考据征实之学兴,《旧唐书》的史料价值才重新受到重视。这两种书,旧版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为善本,新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较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