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兵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爆炸性火器
敌人进入雷区时,士兵点着火线,引爆地雷。

    万弹地雷炮的雷壳好像一个坛子,内装火药,雷口用土填紧,留有一个小孔,从中通出火线。使用前,将雷体埋设于敌军必经之路,同时埋设钢轮发火机一个,与坛口引出的火线相接,其上用泥土与鹅卵石盖平,地面上安设一个与钢轮发火相连的绊索。当敌军人马触动钢轮发火时,即牵动发火机,引爆地雷,泥土与卵石乱飞,击杀敌军人马。

    

(3)水雷

    水雷是置于水中的击穿性或爆炸性火器,创制于明代嘉靖年间,制品有水底雷、水底龙王炮和既济雷等。

    水底雷是最早的击穿式水雷。明代右都御史唐顺之在《武编·火器》中记载,这种水雷是用一具名为大将军的火铳放在木箱内,用油灰粘缝,内藏火种,上用绳绊,下用三个铁钻坠之,埋伏于各港口。若敌船靠近,触动其机,则火铳将弹丸射出,击沉敌船。

    水底龙王炮是一种定时引爆的水雷,雷壳用生铁制造,重约四至六斤,内装火药五至十升,雷口插信香一支,外壳包裹一层用牛脬〔pao抛〕制成的防渗浮囊,浮囊的顶端,用一条细长的羊肠,作为进入空气的通管,通到用鹅雁翎制成的水面浮筏上,使香火不至窒灭。水雷固着于木排上,用石块将其坠入水中悬游。所用信香的长短,要根据作战河段水流的速度和距敌之远近而定。作战前,通常是在夜间将信香点燃,然后顺流飘放,待接触敌船时,香烬药燃,水雷爆炸,敌船沉没。水底龙王炮不但对雷体制作的要求很高,而且选用了质量较好的慢燃烧信香,设计了巧妙的通气管道,考虑了河水的流速,是明代后期水雷研制者聪明才智的结晶。

    既济雷是一种铁铸铳形水雷。雷体长一尺五寸,直径四寸,内装发射火药二斤和二斤重的铅弹一枚。从发射药中接出一根慢燃烧的药信至雷外,盘曲于雷体上,雷口加封黄蜡,尔后将雷钉在敌船船底上。一般击穿一船需用八个水雷。使用时,由潜水技能较高的水兵,把它们平均钉在敌船船底上。钉雷时,一并将药信点着,引燃发射火药,同时水兵迅速游离敌船。之后,铳中大铅弹射出,直接击穿敌船船底,使之沉毁。

    

(4)炸弹

    这里所说的炸弹,不是现在用飞机投掷的炸弹,而是古代用石头和铁制成的爆炸弹,主要有石炮、万人敌和击贼神机石榴炮等。

    石炮一般是在椭圆形石料上挖凿坑穴而成,坑穴内装填火药,火药中插一根苇管,从中通出火线,然后将其压实封固。石炮造价低廉,杀伤力较大。明代后期多在长城沿线就近取石制作,贮于垛口附近,炸杀来犯之敌。读者如果有幸去山海关一游,千万要到城楼上的兵器陈列室里,看看当年明军制作和使用的大小石炮。

    万人敌是明代末期创制的一种用手投掷的炸弹,专供守城士兵使用。其制作方法是用湿泥制成空心球壳,晾干后向壳内装填有毒性和燃烧性的火药,并从中通出火线,然后将其装入木框或木桶中,以防止碎裂。当敌军前来攻城时,守城士兵即点燃火线,将其掷向城下爆炸,毒杀和焚烧攻城敌军。

    击贼神机石榴炮是用生铁铸造的炸弹。它的形状像石榴,与碗一般大小,其作用类似现代的手榴弹。弹壳上留有一孔,以便向壳内装填致毒性火药与发烟剂。装药时先只装十分之六,尔后在其中放一个酒杯,杯内放置可以引火的火种。再用铁盖将炮口塞住,壳外涂上迷彩。使用时,或者把它抛到敌阵爆炸;或者把它放在路旁,让敌军人马踩踏,使炮内的火种受震起火,引起爆炸。由于炮内装有致毒的火药,因而使敌人中毒,毒坏喉咙和眼睛,失去战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