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弟兄没有不想跑的,可你小子得有跑的本事,玩愣的谁不会?你看见那围墙了吗?墙头上是电网,前些日子有位弟兄想跑,他不知道那铁丝网是带电的,半夜里用绳子搭在铁丝网上翻墙时触了电,人都烧成焦炭了,第二天鬼子带我们去看尸体,弟兄们都掉眼泪了,唉,那惨样儿我这辈子也忘不了……”
满堂的眼睛里射出冷光:“大哥,这可吓不住俺,死人俺见得多了,俺非跑不可,逮着了算他的,逮不着算俺的。”
张宝旺沉默了片刻,好像下了决心:“好吧,我给你说说。这战俘营现在关着八百多个弟兄,其实这里只是个收容所,每隔十天半个月就有成批的战俘从这里送走,听高升说是送到天津、北平、济南,最远的送东北。三年啦,战俘换了不知多少茬儿,这800人分四个大队,大队长都是老战俘,这是战俘营长官渡边想的主意,让战俘管理战俘,我也是大队长之一,所以一直没被送走。鬼子那边是官多兵少,最大的官是渡边少佐,他下面还有一个大尉、两个中尉、三个少尉和一个六十多个士兵的守备队,嗯,还有那狗日的翻译官高升……”
满堂有些疑惑:“咋才六十多个兵,军官倒不少?”
“大部分都是些技术军官,估计营外边有不少工程,我经常看见军官们在研究工程图纸,你以为咱们会在屋里待着?没这么美的事!每天都要干重活儿,修碉堡、盖营房、修渡口码头、架电线、挖壕沟、运军火……什么都干。监工的鬼子兵动不动就把人打个半死,要是病了,对不起,你就等死吧,鬼子可从来没给咱看过病。我记着账呢,这三年里不算打死的、枪毙的、出事故死的,光是病死的就有五百六十多个,有的人还有口气就说是传染病给拉岀去活埋了。”
满堂压低了声音问:“刚才开饭时,远远站着的日本军曹是干什么的?”
“你说的是山田圭一?这人还不错,是个好脾气,在鬼子里很少见,从没见他打过人,也很少见他说话。他好像是个班长,还兼管伙房,专职的炊事兵只有两个,每天都是调一个班的日本兵帮厨,毕竟是八百多号人吃饭。”
“这个山田圭一来这里多长时间了?”
“没多久,才来一个多月。”
满堂不再问了,他朝张宝旺点点头:“多谢大哥!”
夜深了,铁柱躺在满堂身边,趴在他耳边耳语:“哥,山田在这儿,这就好办啦……你有啥打算?俺听哥的。”
满堂在铁柱后脑上轻轻撸了一把:“柱子,这事轮不上你操心,睡你的觉!”
铁柱睡着了,一支胳膊还搭在满堂的胸口上。
这天夜里,满堂失眠了。他脑子里出现很多令人心惊肉跳的画面:熊熊燃烧的许昌城、血流成河的巷战……铺天盖地的迫击炮弹像雨点般落下,把他藏身的地方变成一片火海……麻子排长一瘸一拐地走在日军部队的最前面,他脸上的麻子变成了酱紫色,赤裸的上身布满了正在流血的刀口……俺的排长啊……满堂忍不住呜咽起来……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那天早晨他和铁柱走出家门的时候,会接踵而来发生这么多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和铁柱已经在血里火里滚了几个来回了……满堂很怀念以前的庄稼汉生活,那时候可没这么多烦心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虽说苦点,可一家人相依为命在一起,对一个农民来说,这种太平日子真是金不换啊。要是能回到以前该有多好,那他一定要好好孝顺爹娘,绝不惹是生非。再娶个媳妇,生几个娃,好好过日子。
满堂想是这么想,可他也知道,过去的日子已经永远过去,无论你怎么留恋,它也再不会回来了,现在该想的是往后怎么办?他和铁柱要是不想死在这里,就得想办法逃出去。
满堂仰面躺着,双眼呆呆地望着屋顶,山田圭一的脸庞渐渐清晰起来,他到底是个鬼子兵,会帮自己忙吗?眼下要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能在他身上打主意了……日他娘的!就是逃跑时被打死,也比待在战俘营里活受罪强!
一阵山风吹来,窗纸瑟瑟作响。屋里战俘们的鼾声此起彼伏,满堂翻了个身,忽然看见一个黑影悄悄接近窗户,那人的剪影清晰地映在窗纸上。满堂一眼就认出是高升,他不动声色地腾出右手,轻轻在木板上敲了一下,那黑影一下子缩了回去,伴随着一串细碎的脚步声渐渐消失……
蔡继刚坐在招待所的房间里等候着妻子赵湘竹。这个招待所坐落在西安市中心,是第一战区长官部专供中高级军官下榻的内部招待所。按蔡继刚的军衔,他被长官部安排到二楼的一个不错的套间住宿。
蔡继刚焦急地在屋里踱着步,他很想念妻子,迫切地盼着和她见面。但与此同时,他又不太希望妻子到西安来。原因很简单,这个赵湘竹是个喜欢惹是生非的女人,这位《中央日报》的女记者一来,肯定会招惹麻烦。
赵湘竹的家世不错,父亲是上海滩有名的棉纱大王,母亲也出身江南望族。从金陵女大毕业后,赵湘竹不顾父母反对,执意报考《中央日报》,当上了记者,抗战爆发后被报社总编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