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近,在英国一有假期及探询到便宜机票,我就往欧陆跑。譬如法国巴黎我就去了不下10次,也跟同伴结伴到东欧旅游过,因为旅游经验丰富,随时上网逛逛便宜机票,或是到旅行社瞧瞧有什么便宜行程自然成为一种习惯。
其实在欧洲大陆旅行,自己租一辆汽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英国,只要不是在工作日的话,周末约上几个同学去租一辆车旅行,是非常经济划算的。我租到最便宜的汽车,竟然只花了1英镑,而在英国,买块豆腐还需要1.29英镑!
最后,买东西也是一项学问。以前在中国,家里缺什么就去附近的杂货店买,老板就是街坊邻居,彼此熟的不得了,不要说东西不可能买贵了,减个零头都是常有的事。但在英国可就不一样了,街头小店反而贵。原来在英国,超市和购物中心因为进货量大,价格较便宜,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去上述这两个地方买东西,特别是蔬果生鲜及面包这些主食,在超市买都比杂货店便宜。
英国生活的种种,有许多是我缴了学费才明白的。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人,但是我有一项优点,或许可以弥补我的不聪明。刚到英国时我确实花了不少冤枉钱,但我从来不会因此而生气或懊悔,我不会沉浸在吃亏上当的沮丧中无法自拔,我只会想,下次怎么样才能不吃亏、不上当。因为总是抱持着“从错中学”的观念,所以吃亏反而是一种福气。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可以用非常便宜的机票来完成我的旅行的原因。我并不是神通广大的仙人,丰富的经验其实是从一次次的教训中学到的。
吃在英国的秘籍
英国的食物是举世闻名的难吃,这从炸咸鱼和薯条号称是英国的名产就可见一斑。而英国的著名餐厅多半是外来食物,譬如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菜,或是法国菜、意大利菜、中国菜、中东菜等。传统英国有名的食物,说穿了只有英式下午茶一项吧,也就是各式各样的茶搭配小圆饼、三明治、果酱与奶油的吃法。不过,英式下午茶毕竟不能当正餐,更何况价格又高,留学生就算外食多半也只是买个三明治或中东的牛肉夹饼,其实很少有机会上馆子。我虽然是男孩子,但由于从小父母不在身边,已练了一身好厨艺,这次到英国,为了省钱,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英国人有一点和中国人非常不一样,那就是对“肉类”的看法。譬如英国人吃鸡,就只吃鸡胸肉,其它鸡腿、鸡爪、鸡翅膀什么的,通通列为拒绝往来户。内脏的情形也一样,英国人可以接受吃牛的内脏,惟独对鸡的内脏,采取敬谢不敏的态度。因为英国人不吃,像鸡腿这类的东西就十分便宜,正好适合中国学生购买。我后来还发现,同样的肉,传统市场的价格可以比超级市场便宜一半,有时还可得到额外的“赠品”。我记得有一次去买鸡腿,买一整袋老板还附送一大袋鸡爪,划算极了。还有像鱼头在中国可是人间美味,英国鱼贩却都是将它切除扔掉,因此,鱼头在只卖冷冻肉食的超市几乎是见不到的,我就经常上传统市场买鱼,再要求鱼贩将他切除的鱼头送我,然后就能得到一顿免费又营养的清炖鱼头大餐。
自己煮饭省钱又卫生,惟一需要注意的是防火器。英国的房子都装有防火警报器,只要烟雾到达一定程度,警铃就会大作,而且为了防范可能的危险,英国房东经常在厨房安装电炉,而非瓦斯炉,因此食物经常被煮到过熟。由于防火器侦测标准是以英国人的烹饪习惯来考量的,像中国菜常用的大煎大炒,自然经常引发一场虚惊。所幸随着外国留学生渐多,英国人也是见怪不怪了。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英国人的烹调方式多是煮或炖,少有中国菜的大火大油煎炒,再加上中国人喜欢自己做菜,往往做菜过程中油烟太多,不仅引来邻人的侧目,而且搬离开后厨房经常留着一层厚厚的油垢,因而也有一些房东不喜欢租房子给中国人,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缺憾吧。
融入当地社会的秘籍
阅读,尤其是读报纸的习惯,可以说让我终生受用不尽。我的床边总是放有一些图书和报刊,每天睡前读报成了我的生活方式,就算在英国其间也从没间断。尽管英国的报纸并不便宜,但我觉得这个钱绝对值得花,因为它不仅是了解当地社会最好的渠道,而且透过它我可以跟上英国这个现代社会的脚步。每到一个新地方,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报纸。通过报纸,我可以快速地了解某个地方的人情事物,每天花很少的钱就能帮助我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为什么不做呢?
读报纸时我会特别留意广告。作为一个市民,广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告是了解当地民生的最佳渠道,除此之外,它还是最佳的信息场所。许多人都认为我什么信息都知道,到哪里都能快速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并且总能享受到最佳的性价比,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秘诀,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比一般人多用了一点儿心而已。
今年春节前两天,我从北京搭飞机到上海,所买的机票的价格是4.5折,人民币450元。我的一个朋友就觉得不可思议,春节是交通的高峰时期,正常的火车票还要涨20%呢,这其中还不包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