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闺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脱下高跟鞋,和他一起布衣菜饭
想放弃一切只在这个小城里开个小店,每天就着一碗咸菜喝碗粥,只要能让我每年春天都能看到它们。

    我想,总有人能够理解我们这一群现代女子的思维方式,生活在钻石中,蓬莱却在心中。酒吧里身体摇曳酒杯晃荡,心中想的却是最初最简单的生活。

    虽然如今很多人都以为,幸福,其实是这样一个“人”——“他”至少有着一张硕士文凭,有着一套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辆车,有一个和他条件相当的伴侣,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权利,有……可我闺蜜团的女子依然相信,我们要找的那个人,是愿意放弃奢华和我们选择真正的宁静和幸福的人。

    这令我想起一件事。前两日家中买了一台新空调,父亲睡觉时一定要把温度开到25℃以下,哪怕冻得要盖被子也乐此不疲。他说,买个空调,不冷一点儿,买它岂不是浪费了它的价值?

    而我们都觉得,哪怕就是开到29℃,只要我们不觉得热了,它的价值不就体现了?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两代人之间为什么有隔阂。因为他们在心中,给幸福设定了一个标准框架,如果不符合这个框架,必然就是不幸福的。但是我们这辈人之所以还爱着这个世界,还没有完全恨它,就是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一定就是体面的生活。北大毕业的学生,卖猪肉也好,做科研也好,觉得开心就好。

    可我们的世俗,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标准化了的幸福观强加在每一个人身上呢?正如肯德基普及了,中国菜却不能够标准化一个道理。我们的幸福不能像肯德基那样可以“盐几克”、“油几克”,而是“盐适量、味精少许”。

    适量与稍许,我们各有标准。关于幸福,我们各有标准。

    有情侣开车出门,必然将路边的空塑料瓶捡起来丢进后备箱,集得多了就去卖个几块钱。被人嘲笑:科技致富啊!开着车捡废品!我们为什么不能捡呢?因为我们买得起车,就不能捡废品了?不是的。我们觉得开心,我们觉得幸福就好了。

    

    英语中有一个单词,y(生活必需品)。

    Our ies are food and shelter.人的必需品只不过是食物和住所,但是得陇望蜀。人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执著,是因为欲望,是因为想要得到更好的食物和住所。

    可是,感谢上天,在这种停不下来的追逐中,她突然遇到他。他给了她勇气,让她可以重拾梦想,她就是那个愿意和他一起开个小店,一碗粥一碗咸菜养活自己,只为每年春天他可以牵着她的手去看野杜鹃,或是夏日在自家门前看莲花的人。

    所以我就会认为,他是最合适她的人。这就是爱情的理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在明天放弃房子车子,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贱里贱气跑到乡下去种麦子。而是我们懂得,在这个狂热苍白而又令人痛苦的世界,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奢华可活,贫寒亦可活。

    林语堂赞《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性”。她之所以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我觉得只因为她对沈复说了一句:“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所以,爱我们的娘亲们,你们需懂得,我们想要的幸福不是硕士文凭,不是公务员的身份,不是几百万或是几千万的产业,即使是政界商家或是出身豪门的子弟,我们衣食无忧,可我们想要的幸福到了最后,果真只是脱下“齐豫的高跟鞋”,和他一起“布衣菜饭”。

    这世界,好女子身边不乏人选。但是,再多的纨绔子弟的追逐,在父辈看来“合适的人选”的“好条件”,都只不过是九月的高跟鞋,却不是她想要的布衣菜饭。

    她靠着那一碗粗茶淡饭,便可乐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