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色巨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怀疑的目光,财前却不在乎地叼着香烟,打量着候诊室的一切。崭新的座椅有二十几张,上面坐着大腹便便的孕妇、一看就知道是常客的风尘女郎以及刚怀孕不久的年轻妈妈,姿态各异。

    风尘女郎极度不耐烦,怀孕不久的年轻妈妈一脸欣喜,身怀六甲的大肚婆则懒洋洋的。大多数的人好像都等了很久了,没有人在看院方提供的电视和杂志,反倒都在注意那个负责叫号的护士,只要自己的名字一被叫到,她们就迫不及待地从座位站起,直奔诊疗室而去。

    隔着玻璃门,诊疗室里传来年轻医生的问诊声,消毒、整理内诊器具的慌乱声,不时还夹杂着财前又一彷佛破锣般的大阪腔。一忙起来就吆三喝四、大声嚷嚷,是财前又一的习惯。

    不知他是在和病患聊天,还是在跟驻诊医师下达指令,总之,他就是扯开喉咙大声讲话,还配上“哈哈哈”的狂笑。那是很快活的笑声,听起来根本不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所有,中气十足,充满活力。

    不止声音如此,顶着光可鉴人的滑溜秃头,抱着好像在通水沟的草率心态,财前又一一边诊察病患的性器,还得抽出看诊的空档忙医师公会的事;而花街的小呗、长呗聚会,他也一定参加,有时还设筵做东。这些精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财前再度环顾人满为患的候诊室,心里盘算着:一天五、六十名门诊病患,楼上住院用的床位接近三十床,为何岳丈没想过将它改制成医院,一直维持着诊所的规模呢?真是不可思议。照生意这么好的情况看来,改成妇产科医院应该是很有赚头的。

    “砰”的一声,门被粗鲁地打开了,是岳丈又一。他晃着光溜溜的秃头问:“啊,等很久了吗?”

    “没有,是我没有遵守约定的时间,提早来了。您忙您的,慢慢来,没关系。”

    “不用,待会儿我已经找人代班了。来吧,到我家坐坐。”他在前面领路,往庭院后面的住处走去。

    十五坪大的庭院位于市区,虽然照不到阳光,略嫌阴暗,却摆着悉心照料的盆栽,面对庭院,是依照茶室风格打造的住家。翁婿两人进入八迭大的和室,老佣人已经捧着衣盒在一旁候着。她绕到又一的后面,帮他脱下看诊的白袍和衣服,换上丝绸质料连身衬衣,套上大岛纹样加衬和服,系上博德金刚杵花纹窄瓣腰带。一向做惯了的她,手脚十分利落。

    换好衣服后,又一挪动肥胖的身躯,费力地坐到坐垫上:“怎么样?最近生意好不好?”

    这话听起来好像是生意人的说法,却是又一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医生靠医术维持生计,如此说来,行医也算是一种买卖——他心里老是不客气地这么想。

    “我的情况和爸爸不一样,我这个副教授,不过是受雇于大学医院的医生,病患多也好少也罢,生意好不好跟我没有什么关系。”财前苦笑地答道,“话说回来,爸爸这边的生意还真是了不得,既然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多设几个床位,干脆改成医院算了?”

    “医院?啊哈,你毕竟还太年轻,才会这么讲。我好不容易才让财前妇产科诊所赚钱,如果改成医院就亏大了。”

    “哦,改成医院会亏钱吗?”财前露出讶异的表情。

    “当然啰,换成医院的话,首先,床位一旦超过二十个,就得聘请三名以上、不包括院长在内的合格医师,门诊病患每十人需编制护士一人,住院病患每四人需编制护士一人,除此之外,连事务员、清洁工等都有一大堆烦琐的规定,在这方面,诊所就没有那么啰唆了。尽管顶着诊所的招牌,实际的床位最多可设到三十个,除了我之外,只要再请两名驻诊医生、十个护士、两个事务员、四名清洁工,就可以把一天五十到六十个门诊病患、三十床的住院病患全部搞定,这样做是最划算的。此外,规模如果扩展到跟医院一样大,医保点数要算得好就不容易了。私人经营的诊所和大学医院不同,不管客人再怎么络绎不绝,如果不会算每月的医保点数,会连本带利都赔光的。自从国民健康保险推出后,医术已经不是仁术,而是算术了。”

    “医术是算术?”财前五郎“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呀,我不是开玩笑,想要应付医保,学好算术可是经营医疗院所的基本功夫。就拿这间诊所的规模来讲好了,每个月的总营业额大概在两百万到两百二、三十万之间,这其中有八十万是由医保给付的,想不到吧?为了分毫不差地拿到这八十万给付,所有开业医生每逢月底的那个星期,都要咬紧牙关和医保点数奋战。怎么说呢?这个点数的计算超麻烦的,一点换算十元,初诊费六点就是六十元,出诊十八点则是一百八十元,打针一次六点七点,即六十七元,像这样,好像在算麻将点数似的算好后,还得一一填入保险申请的报表,送到地区的医师公会,由医师公会收齐后,统一向社会保险医疗基金申请给付。等他们核定你的申报正确,还要经过一个半月或两个月,才会拿到钱。”

    一口气说完这么多话,又一的喉咙发出“咳咳”的声响,他赶紧喝了口茶。

    对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