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济生集成方》等各种医学典籍。特别是长今把金希善完成于成宗大王元年的《乡药济生集成方》全集三十卷统统读完,真让云白为之连连咂舌,惊叹不已。该书共收录疾病症状三百三十八种,搜集整理处方达两千八百零三种之多,并在概括流传至今的医疗知识之后,将各种疾病分门别类,分别提出了处方。长今将所有内容全部背诵在心,一字不落。
管辖朝鲜首都汉城的官厅是汉城府,共分东、西、南、北、中五部,五部又细分为五十二坊。部相当于今天的区,坊相当于今天的洞。
惠民署位于南部大平坊(大平坊,今天的乙支路),与之相对,典医监则位于中部的坚平坊(坚平坊,今天的坚志洞)。从惠民署到典医监,中间需要翻过一座低矮的小山丘。每当阳光照射时,铺满黄土的山丘就会披上一层古铜色,所以又被称作仇里介,即铜丘。
翻过铜丘向典医监走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景福宫的殿阁。每当此时,长今总盼望重返王宫的日子早些来到,也好安慰自己苦心钻研医术的辛劳。
内医院女医又称内局女医,平常定员只有十二名,比起定员七十人的惠民署来,对于女医的要求更为严格。长今强烈希望自己被分配到内医院。
内医院位于仁政殿西侧,仅从位置上就能看出它与宫外的惠民署有着明显的差别。从前还在御膳房的时候,长今从来没有奢望通往后院小路上的这座引人入胜的内医院建筑会跟自己的人生结下不解之缘。
“夫人者,鼻仰天气,五谷入口以纳地气,此天地二气通人体,杂糅变化以为精气。精神为阳,肉体为阴,中气循环其中者,无拘无束,无阻无碍。经络为之通衢,若有阻塞,则变生疾病。夫经络者,网罗密布于周身脏腑。由此上溯,病因在焉。发幽探微,按穴施术,则气血通矣,病亦谐矣,是为针。”
起先,云白只是讲解针法治病的原理,绝少涉及实际的下针法。至于把脉和灸法也是同样,与理论相比,长今更想早日学到实用技术,为此焦心不已。
这样过去了一个来月,长今急不可耐,便再三催促云白。
“如果仅仅是理论,我自己也可以慢慢体会。我想学习能为患者治疗的针灸术。”
“理论可以自己体会?”
“是的。难道不可以通过读书学吗?”
“是吗?你先回去学学诊脉,然后再来找我。”
看来云白准备教授长今如何把脉了。于是,长今遍览《脉经》、《纂图脉诀》等相关医术,然后来找云白。
“大人,诊脉我已经掌握了。”
“哦,是吗?那你再回去读读有关本草的书。”
所谓本草,就是以草本树皮为根本的天然药材,其数量多达数千种,单是用于实际处方的本草就有两三百种之多。长今掌握了其中最为常用的百种左右。
“我已经按您的吩咐学过本草了。”
“很好,现在应该学习针灸了吧。”
遵照云白的指示,长今很快就背诵了素有针灸经典之称的《黄帝内经·灵枢篇》的“九针十二原篇”。
“大人,您说的针灸我也学完了。”
“是吗?那你能说说针的种类吗?”
“是。针共有九种,分别为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鈹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那你接着说说什么是毫针。”
“毫针,长一寸六分,针尖细如蚊唇,扎针时可轻易进入体内,长时间留针于穴位,能够消除鼻炎等症状。”
“我的问题你都背得滚瓜烂熟了?看来还真是下过一番功夫。”
“那您现在教我针灸术吗?”
“所有的理论你都已经学会了,我也没什么好教给你的了。你就直接在我身上下针吧。”
“大人,您哪里不舒服吗……”
“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
在济州岛,长今曾经给人看过病,也试着下过针,然而当时只是迫于无奈,并非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更不能说对针灸已经了然于胸。
长德只是个精通药材的医女,更何况她也只教给长今些皮毛,便去了汉阳。
长今嗫嚅良久,云白伸出了左臂。
“下针的顺序你总该知道吧!”
“是的。首先把脉,再寻找合适的穴位,最后取穴下针。”
“看来你已经很清楚了。那么所谓把脉切的又是什么部位啊?”
“一般来说都是手腕内侧靠近拇指的桡骨动脉,也可以是总颈动脉、浅侧头动脉、颜面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腘动脉、正褙动脉等等。另外,因为幼儿的手腕部位脉象较弱,可以通过太阳穴测定。”
“诊脉过程中都考察些什么呢?”
“考察脉搏跳动的次数、强弱、迟速及规则与否等,并通过以上脉象诊断五脏六腑的虚实。”
“好,回答得很流畅。我再问你,到底怎么来把脉呢?”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