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不必说,倒是刘县令中间突然站起来道:“今日既然是好日子,咱们不如请陈案首作诗一首如何?陈案首当日在临江楼上作的诗,已然传扬开了呢。”
听到这话,众人自然都说好。
他们虽听说过那日临江楼上的诗,但却并不觉得陈景书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能写出那样的诗来。
他如今既是案首,大家少不得想要在心里与他暗自较量一番。
虽前十名的制艺是要贴出来给人看的,大家对陈景书的文章也服气,但这次并未考作诗呢。
其中一个童生道:“如今正值春日,不如就请陈案首以春为题作诗一首,如何?”
众人尽皆说好。
只是写春看似容易,实则最难。
因为春容易写,写的人也多,多数能写的,能用的,都让前人用过了,前人诗词中出的精品亦有不少,陈景书若只是普通童生,作的中规中矩倒也罢了,但他既是案首,就必定要出彩的。
可有那么多前人好句在,精彩的又哪里那么容易得?
这可以说得上是一番考验了。
刘县令心中也明白这个,不由看向陈景书,却见陈景书面无表情,刚以为他无好句,哪知道陈景书一张口就是一首诗,且其绝妙高华,哪怕不胜前人,亦不算逊色了。
众人自然也是一阵夸赞。
却不知此事陈景书心里也是一片惊涛骇浪呢。
天啦噜,这题又让黛玉压中啦!
作者有话要说: 景哥哥:给黛老师打电话!
……当年高考咋没遇上这种老师呢_(:3∠)_
ps:我没写到的设定请不要自行脑补(我要是开头就甩个几万字的设定上来也没人看不是?),我能力有限,没法像大大一样一边写剧情一边就把设定介绍清楚了,所以这个得慢慢来哈
以及,这篇文架空加瞎掰脑洞设定,请不要拿历史对号入座,我的文案说的很清楚,第一章还特意又提醒了一次,没想到都这时候了居然还有拿历史来考据的
最后,作为一篇瞎编脑洞文,我本身的设定也只管大体上过得去就行,细节经不起推敲,这一点咱就随缘吧,能接受咱就继续约,比较注重细节不能接受的,有缘再见吧,我写了几百万字一直是这种风格,短期内也没改换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