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墨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分
又一遍:“怎么样?绝对属于超一流推荐信吧?”

    那时,我们都没有受过美式教育的熏陶,不懂得在美国校园里,人们最看重的就是真实。小卫杜撰的如果是小说,我给他评A ,但作为推荐信,却让我本能地感觉“不对”。

    多年后,当我遇见同在美国留学的小卫,提起少年时的“跳水”典故,大家都不禁莞尔一笑。然而在当时,面对我的沉默,他却气得跳了起来,指着我的鼻子嗷嗷直叫:“曾子墨,你不知好歹!”

    第7节: “超一流”推荐信(3)

    此后很长时间,小卫一直不和我讲话,任凭我怎样解释、道歉,他都全然不听也全然不顾。

    直到有一天,我在教室里遇到他,他还是一言不发,却递给我一个信封。我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封他早已寄出的推荐信的草稿,平淡、朴素,但是,很真实。

    连载(四)“不相信你能得到奖学金!”

    因为有全额的经济资助,对于拿到签证,我一直充满自信,志在必得。

    去签证那天,我算准了时间,在领馆开始工作的上午9点,一分不早一分不晚,从容不迫地到了秀水街。

    美国领馆外的热烈场面想必每天如此。

    在这里,一切都是为了美国。

    而且,等待的时间再久,人们脸上也看不出丝毫倦意。相反,大家都在用局外人听不太懂的特色语言聊得兴高采烈:

    “听说3号窗口好签,那‘四眼儿’最好说话!”

    “没错,你可千万别赶上1号窗那胖老太太,整个一个美帝国主义者,昨天一上午没发一张黄条!”

    “最近北京特紧,上星期有个拿TA全奖的都差点被拒,更别说我这RA半奖了。实在不行,我就去广州。”

    对话中,往往都是“专业术语”。如果不是内行,常会听得一头雾水。像取签证的单据一律是黄色的,所以被称为“黄条”。而TA是“助教”,RA是“助研”,都是研究生获得经济资助的方式。

    就在这时,扩音器里有人在用英文说:“曾子墨,请到2号窗。”

    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和被授予奖学金的证明,走到2号窗口前。坐在玻璃窗另一侧的签证官很年轻,略带孩子气的脸上却满是严肃和认真。若不是他西装领带正襟危坐,我真会以为他不过就是个20岁出头的大学生。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大男孩居然在不经意间,掌握着那么多中国人的前途和命运。

    第8节: “超一流”推荐信(4)

    他翻看着我的签证表,职业而彬彬有礼地开始发问:“你为什么要去美国?”

    “去念大学。”

    “学费这么贵,你怎么负担呢?”

    “我拿到了奖学金。”我一边回答问题,一边把奖学金证明递过去。

    他低头瞥了一眼,继续问:“达特茅斯为什么给你奖学金?”

    “那你应该问达特茅斯才对!”

    也许是因为我的言谈举止间,没有他见惯了的那种小心翼翼和毕恭毕敬,他惊讶地看看我,不甘心似地又重复了一遍:“你觉得达特茅斯为什么给你奖学金呢?”

    “大概是我的经历和成绩让学校相信,他们在我身上的投资不会让他们失望。”

    签证官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把学校的两封信还给我,面无表情地说:“我不相信你真的能得到奖学金。”

    不相信?

    这既出乎我的意料,又让我哭笑不得。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获得了一年2万多美元的奖学金,我居然还拿不到签证,而且是因为这样一个荒谬而蛮横的理由。

    “你凭什么不相信我能拿到奖学金呢?”我不甘示弱,立刻反问。

    “我来中国两年多了,还没有见过读大学本科就能得到奖学金的。仅仅是这两封信,根本不能证明你的奖学金是真的!不过,你并不是被拒签,所以不必等两周之后再来。如果你有充足的资料证明你奖学金的真实性,欢迎你随时回来!”

    即便是这样一番回绝的话,签证官依然说得周到客气,礼貌得无懈可击。但是那一刻,我的自尊心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尽管美国从来都不是我唯一的选择,但是,他凭什么不相信我?

    我没有激动,也没有气愤,反而满怀信心、不卑不亢地说:“我当然要回来,而且会向你证明,我的奖学金是真的。”

    第9节:万里之外的援助(1)

    连载(五)万里之外的援助

    从美国领事馆回到家里,我翻出了达特茅斯寄来的所有材料,学校历史、教师状况、院系设置、校内食堂、宿舍房间、生活费用、停车设施,甚至连学校电影院和高尔夫球场这样的娱乐设施介绍我也没有遗漏。无论相关与否,有用没用,我把它们一古脑儿全都塞进了纸袋。等签证官看到这些加起来足有半米高的精美书籍和画册,一定会责备自己,怎么早没看出达特茅斯对我的诚意!

    然后,等到美国东岸时间早上9点,我专程赶到邮局,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