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帝国II:国命纵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点点渔火不同眠
我看是得想想了。”

    屈原思忖一阵,突然朗声大笑:“好!武信君说得也对,原是心血来潮,不杀便不杀。不过苏子啊,你可不能说给张仪,给我种一个仇人了。”

    “那是自然。”苏秦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屈府家老走进来禀报说:有个人送来一封密札,请交武信君。苏秦接过泥封竹筒,打开一看笑道:“啊,是张仪书信,约我明晚在云梦泽一聚。”

    “噢呀,那如何去得?不能不能!”春申君连连摇头。

    “春申君莫担心。”苏秦笑道:“鬼谷子一门,公私清白得很,情谊而已,不会有事。”

    屈原道:“要不要派几个人,驾船护卫?”

    “不用不用。”苏秦笑道:“一叶扁舟会同窗,足矣!”

    三人一直说到四更天方才散去。苏秦连日奔波劳累,竟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方起,刚刚梳洗完毕,便见春申君匆匆进来:“噢呀武信君,楚王派内侍来了,要召见你。”苏秦惊讶:“楚王如何知道我来了?”春申君苦笑道:“噢呀呀,说不清,楚国现下真是出鬼了!”苏秦略一思忖道:“好,我便去,你等我回来便了。”

    楚怀王对苏秦很是敬重,特意在书房单独会见。虽然联军战败,但合纵并没有正式解体,苏秦的六国丞相毕竟在名义上还保留着,楚怀王还是一口一个“丞相”的叫着,显得很是亲切。苏秦便先行叙说了六国兵败的诸多原因及战后各国变化,尤其对燕赵齐三国的变化做了备细介绍,认为这三国的合纵根基仍在,只要楚国稳定不变,合纵抗秦的大业依然大有可为。楚怀王竟极有耐心的听完了苏秦的长篇大论,末了却是淡淡一笑:“丞相啊,那些事就那样了,从长计议吧。我想请问丞相,武关之外可有秦国三十万大军?”

    “有,不过是二十万,由司马错亲自统帅。”

    “丞相如何得知?”

    “大司马屈原告知。”

    “丞相啊,这个屈原是本王的大司马,他为何不向本王禀报了?”

    “楚王恕苏秦直言:屈原兼程回到郢都,正是要禀报这个紧急军情,请命楚王如何处置?不料却因请斩张仪而与楚王争执,楚王拂袖而去,致使屈原未及禀报,及至回府,屈原便郁闷病倒了。”

    楚怀王长吁一声:“这个屈原啊,一见本王就急吼吼先说张仪,就是不分轻重!若非丞相说明,本王却如何向朝臣说话?”

    “大司马忠心耿耿,愿楚王明察。”

    “不说也罢。”楚怀王似乎一肚子憋闷,敲着书案道:“丞相啊,你说我这国王好做么?这边说东好,那边说西好,个个都斗鸡般死咬住一个理不放!我,我不细细掂量行么?”

    苏秦笑道:“臣有一法,楚王姑且听之。”

    “快说,本王要听。”

    “去内去老,一心独断。此乃战国君王成功之秘诀也。”

    “丞相是说:不听后宫,不听老臣,只自己决断?”楚怀王飞快的眨着眼睛。

    “据臣所知,楚王独断之事,无不英明。”苏秦点头笑着。

    楚怀王长吁了一声:“本王何尝不想独断啊……咳,不说也罢。”

    苏秦回到春申君府,说了晋见楚王经过,春申君听罢,立即驱车来到大司马府邸,偏偏的屈原竟是不在。春申君急了,找来平日掌管大司马文书的舍人将情势说了一番,这个舍人是屈原亲信,精明机敏,立即将武关急报找了出来,附上屈原上呈楚王的批语,并加盖了大司马印,便亲自飞马呈送给王宫。

    苏秦放下心来,便驰马出城,登上春申君为他准备的快桨小舟,悠悠出了水门。

    夕阳衔山时,一叶扁舟进得云梦泽水面。但见一片汪洋都变成了金红色的灿烂锦缎,点点岛屿恰似一簇簇燃烧的篝火,俄而晚霞散去,夜空幽蓝,一轮明月玉盘一般镶嵌在点点岛屿之间,灿烂锦缎倏忽变成了万点银光撒在汪洋碧波之上,那一簇簇燃烧的篝火也变成了一座座黝黝青山。山下飘荡着的点点渔火,在山影里却象那天上无数的小星星。一叶扁舟飘飘荡近岛屿山影,竟似在天国梦境一般。

    “来者可是苏兄——”山影里飘来一声长长的呼唤。

    “前面可是张兄——”苏秦举起风灯大幅的摆动着。

    但见一盏同样摆动着的风灯,在一阵笑声中悠悠迎来,终于,两只船头上的身影在两只风灯下都清晰了。在渐渐靠拢中,两人都站在船头相互打量着对方,竟是久久没有说话,突然,两人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

    “苏兄,前面便是好去处,痛饮一番了!”

    “好!并头快船了。”点点渔火中,两只扁舟飞一般向小岛飘去。

    “苏兄啊,这是田忌岛,张仪当年避祸之地!”

    “好地方!一波三折话当年了。”苏秦大笑一阵。

    笑声中,船已靠近了岛边石条。两人弃舟登岸,沿着石板小道拾级而上,来到山腰一间茅亭下,却见亭中石案上已经摆好了两坛酒、两方肉、两只陶碗。苏秦笑道:“看来张兄是有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