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帝国II:国命纵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衣锦荣归动洛阳
胸前,凝重敦厚的微笑镌刻在黝黑丰满的脸膛。老颜率久经沧海,见过的国君权臣不计其数,内心却也暗暗惊叹:“苏秦气度,胜似王侯!不想王畿衰败,洛阳却出了此等人物,当真异数也!”思忖间拱手高声道:“周室太师颜率,率诸王子与贵胄重臣,恭迎六国丞相——!”周室礼制:天子太师位同大国诸侯,苏秦这六国丞相是要低几个等级的。然则天子名存实亡,天下战国也多已称王,这礼制也就无法维持了。于是,在邦交周旋中大家便心照不宣的将礼遇对等起来,君对君等礼,臣对臣等礼。苏秦自然熟谙其中奥秘,见周室太师在前,便从容下车拱手道:“在下苏秦,见过老太师了。”他自觉的不称官身名号,将自己降低一格,为的是要在天子的洛阳王畿、自己的故土之上显示出尊王姿态,否则,洛阳国人便会很不高兴的。

    老太师对此等周旋也是心中雪亮,知道眼前这个炙手可热的显赫人物的谦逊无论如何也不能当真,便肃然还了一礼,高声道:“郊迎三酒——!”

    一个老内侍躬身捧来一个红锦铺底的青铜托盘,颜率亲自捧起一只诸侯等级的青铜大爵:“此乃天子特赐之郊迎王酒,为丞相洗尘接风!”苏秦知道郊迎王酒都是醇厚的米酒,便双手接过:“苏秦谢过天子恩典!”便举爵饮尽。连续三爵,郊迎礼节便告结束。按照已经大大简化了的时下礼仪,苏秦的仪仗护卫缓缓跟进三五里便停了下来,由周室仪仗护卫着苏秦到洛阳东门觐见天子。周显王破例的摆出了近百年不曾使用的天子仪仗!虽然事先已经修补了一番,也仍然是破旧不堪:旗帜暗污了,斧钺锈蚀了,盔甲破损了,仪仗所需要的雄壮猛士更是没有了。虽则如此,毕竟是旌旗招展,斧钺成列,背后衬着沉沉壮丽的洛阳王宫,远远看去也是前所未有的隆重壮阔。见苏秦轺车仪仗到来,司礼大臣连声高宣,乐师们便奏起了《天子韶乐》,舞女们便在大红地毡上展开了优雅的《八佾之舞》,三十六名王室老歌手唱起了《周颂》中封赏功臣的《赉乐》,悠扬庄重的歌声随风飘得很远很远:

    天作高山 地作四极

    济济多士 惟周之命

    封于太庙 大哉之恒

    刻于青史 日月之名

    周显王坐在四面垂帘、侍女簇拥的王车之中接受了苏秦的大礼。他早已经忘记了苏秦的年龄相貌,看见一个须发灰白的红衣人躬行大礼,竟是感慨中来:“卿白发建功,若我朝开国大贤太公望,堪称暮年佳话矣!”站在王车边上的颜率大是着急,隔帘提醒道:“是英年,不是暮年。”偏在此时周显王来了精神,竟是悠然一叹:“大器老成,何愧之有?强如英年多矣!”颜率正在难堪无计,苏秦却高声道:“天子圣明洞察,臣心已是垂暮之年,不敢当英年之名。”周显王高兴的笑了:“老成大才,老成大才也!”“宣天子诏书——!”老太师担心天子再犯糊涂,连忙宣读了天子的嘉勉诏书,宣布了对苏秦的诸多赏赐,这场隆重的礼仪,便在天子王车回城的车轮声中结束了。

    带着自己的仪仗铁骑驶上新修的大道时,苏秦不禁感慨万端!

    洛阳东门通往苏庄的路,本来只是一条几尺宽的小道,两边便是纵横交错的井田沟洫。春耕之时,田野上炊烟袅袅,秋收之后,便是满目苍黄。但在苏秦心中刻下最深印记的,却是田野里的冬日。他在那座小小茅屋里度过了三个冬天,那呼啸的北风,那掩埋了一切崎岖坎坷的漫天大雪,那滴水成冰的桔槔井台,那无法入眠的漫漫长夜,那一盏豆大的昏黄灯光,那忠诚守时的大黄,那神秘的红衣巫师的鼎卦……在苏秦的记忆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简化了,模糊了,只有修业的大山与这洛阳郊野的寒冬永远凝固在他的心中,永远的不能消失!遥遥望去,那座茅屋已经看不见了,庄外那片熟悉的树林也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平整枯黄的田野与一座隐隐可见的壮丽牌坊。熟悉的三尺小道,变成了三丈宽的平坦大道,两排松柏夹道,竟是比许多中小诸侯的园林大道还要壮阔!苏秦皱起了眉头,心头竟空落落的。归乡省亲,不能说没有衣锦荣归的想头,但更重要的是:苏秦要最后一次探望落寞寡言的老父,重温一番那熟悉的痛苦与萧瑟孤愤的苦修,在他将永远投身宦海权力而不再回头的时候,他需要清醒的重温这种痛苦!在洛阳故乡,只有老父与茅屋,是他恒久的精神支柱。而今,这一切却都变了模样,权力竟是那样迅速那样不由分说的抹去了坎坷苦难的印迹,他只能毫无选择的接受荣耀财富与膜拜赞颂。六国君主赐给他那么多财宝,能拒绝么?府库空虚的周天子将苏庄全部翻新,能拒绝么?不能。既然将自己镶嵌进了权力的框架,就必须接受权力框架的规则——享受权力带来的财富荣耀,而远离旷达洒脱的无羁境界。“草民拜见丞相!”“六国丞相万岁!”

    突然,苏秦被一片喧闹欢呼惊醒!原来,在新修的大道尽头,也就是在那座高大的功臣牌坊前的空阔场地上,跪满了黑压压的庶民百姓。他们叩头欢呼,一片兴高采烈,完全陶醉在一种荣耀之中。按照井田制,他们都是苏家的乡邻,秋收过后农人们都搬进了城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