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所有志在建功立业者的一把钥匙!.
这就是《阴符经》的永恒魅力。
苏秦与张仪听老师专门讲过一次《阴符经》。老师说:“阴者,命之宗也,隐微难见。符者,命之本也,妙合大道。此谓《阴符》。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为《阴符》之根本。唯深微而能烛照,谓之阴。唯变通而无羁,谓之符。烛照以心,契合以符,《阴符》之意尽矣!”那时侯,老师手边没有《阴符经》,他们也只能唏嘘感叹一番。老师说:他对《阴符经》潜心揣摩了二十年,方能贯通经世之学。老师又说:“吾为《阴符经》注文三年,游历楚国,却不意丢失于客栈之中。此为天意,罚我不得尽窥天机矣。”至今,苏秦还记得老师说起这件事时的感慨嗟呀。
如此一本亘古奇书,却如何竟落到父亲手里做了“老书”?苏秦当真万般困惑。但他此刻已经顾不上想那么多了,二话不说,坐在门外土坎上便翻了起来……几个月下来,他已经能将《阴符经》倒背如流了。可这《阴符经》就象无边无际的棉套,只要轻轻一挤,就有汁液汩汩流出!一句话明明是懂了,可你联系不同的事情去想,便立即有了不同的心解,当真是“变通无羁,深微烛照”!且不说还有伊尹、太公、范蠡与老师四人的注文。苏秦只觉得,自己还远远未将《阴符经》咀嚼透烂,还得再下苦功夫。风雪扑面,苏秦却逆风而立,一字一字,高声吟诵起了《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
机在于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苏秦的声音嘶哑了,吼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喉头一阵发甜,便猛然喷出了大大一口鲜血,颓然扑倒在地!大黄“呜——!”的一声低吼,箭一般扑了过来,围着苏秦飞快的转了两圈,便叼住苏秦的腰带,狼腰一弓,便使劲儿往门口拖。大黄是阴山草原的牧羊猛犬,身材与豹子一般大小,每天要大吞五斤肉或带肉骨头,体力战力都远远超过一只普通的野狼,力气自是惊人。它将苏秦拖到门口,又三两下拱开了门板,将苏秦拖到了屋内。望望呼啸着扑进屋里来的风雪,大黄便横卧在门口一动不动了。“啊啊……”喉头一阵呼噜喘息,苏秦终于醒来了。睁开眼睛,他看见门口竟隆起了一个高高的雪堆,自己的身边却干干的。不对,不象,啊,是大黄!苏秦挣扎着摇摇晃晃站起来,扑上去便扒拉大黄身上的积雪,刚触摸到皮毛,大黄便骤然站起,一阵猛烈抖擞,积雪冰块便全部抖落。“大黄,快进来。”苏秦喊了一声,却是没有声音!当下也顾不得细想,连忙奋力的挡上门板,再用一段准备生火用的树根撑在门后,又挂上那片又粗又厚的茅草帘子,这才点起了风灯。
“……”苏秦想对大黄说话,却没有了声音!静神一想,知道是方才迎着风雪吼叫,喉咙受伤失音,便不再惊慌,喝了一通冰凉的甜井水,又坐在了风灯前。
方才一阵风雪吼诵,竟使他突然顿悟——《阴符经》正是纵横捭阖的大法则!其中天地之道、为政之道、君臣之道、创守之道、天人生克之道、万物互动之道、邦国互动之道无所不包。将这些大道理揣摩深透,何愁不能窥透天下奥秘?何愁不能找出列国症结?何愁不能纵横战国?苏秦又兴奋的打开了《阴符经》,又一字一字的开始琢磨。读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一句,他眼睛突然一亮!老师鬼谷子在这句下边注文:“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时而生百病。动者所以安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