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钝感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伟大的母爱
    

喂奶

    孩子生下?以后,母亲自然要一直守在孩子身边,进行各种各样的照顾。

    在育儿过程中,美好的事情、辛苦的事情、郁闷的事情、讨厌的事情等等,可以说数不胜数。

    例如,亲自给婴儿喂奶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作为母亲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在给婴儿喂奶的时候,母亲敞开胸膛,露出自己的乳房,让孩子将乳头含在嘴里。这一场景,作为最能体现母爱的经典画面,无数次地出现在西方画家的笔下。同时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喂奶肯定是她最为心满意足的时刻。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作为一个女性,喂奶的姿势可以说多少显得有些放肆或不够雅观。至少从男性的立场来讲可能如此。

    然而,做母亲的根本无暇顾及,因为喂奶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天职。因此,无论多么漂亮的母亲,此时都会无所顾忌地敞开胸怀,在这种时刻,母亲只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欣喜,几乎没有什么羞涩或难为情的感觉。

    母亲的这种行为,正是一种钝感力的表现。换而言之,没有钝感力的话,是绝对做不到的。

    “为了让孩子喝奶,根本无暇顾及难为情之类的事情。”母亲们肯定会说。事实也正是如此,她们的心情中没有掺杂半点儿虚假和言过其实的成分。

    而此时男人能做的可能惟有惊讶、感叹而已。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在人面前裸露自己乳房的女子。再开放的女子,就算在海边一般也都会戴着乳罩。然而一旦到了给孩子喂奶的时间,即使周围有人在场,母亲也会毫不犹豫敞开自己的胸怀。

    这种举动如果不能称之为钝感力的话,那么应该叫做什么?我们只能认为,作为母亲的自信和自觉,使女性掌握了钝感力。

    

夜里的哭闹

    在婴儿哺乳期间,母亲在各个方面都与孩子紧密相连,几乎完全以之为中心了。看着正在为哺育幼小婴儿而整日操劳的母亲,我们真可以想像她们已合为一体了。

    比如给孩子换尿布,不仅一天当中要换N次,要接触孩子的大小便,为随时掌握孩子的身体情况,还要闻其气味,确认大小便的形状、颜色等等。

    这种事情恐怕只有母亲才能做到。而且只限于自己的孩子。一般来说再喜欢孩子的女性,也不会去闻别人家孩子的大便的。更不用说没生过孩子的男性了。

    能让这种充满母爱的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动力,便正是她们所具备的钝感力。正是这种力量使女性分娩后觉得孩子的无比可爱,并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哺乳期间,母亲当然还要不断受到孩子哭闹的困扰。

    实际上,小孩困时会哭,饿时会哭,热的时候还是哭。小孩的哭声既是诉说,又是撒娇,更是生命存在的证明。

    当然,实在精疲力竭、应付不了的时候,对哭闹的孩子母亲也会生气,甚至还会频频发火。一些母亲患育儿期神经衰弱症也是在这种时候。

    但是,绝大多数母亲对孩子的哭声并不怎么介意。相反,在她们听来,那不是单纯的哭声,而是孩子对自己呼唤,是爱的留言。

    这种逐渐习惯孩子哭声的过程和状态,正是拜钝感力所赐,也只有母亲才能适应。所以那些对多数人来说难以忍受的哭闹声,在母亲听来,却算不了什么。这种迟钝的反应和钝感,是上天单独赋予母亲的能力。

    即便是孩子的父亲,也未必充分具备这种钝感力。虽然程度比他人好些,可也做不到像母亲那样,能够平静地接受小孩的哭闹。因此,他们常常晚上从不时哭闹的孩子旁边拿起枕头逃到别的房间去了。此时他们还总是把责任推给公司,“明天还有工作,所以我要去别的房间睡觉”。

    

可爱的污渍

    孩子稍微长大之后,就到了所谓的离乳期,但是母亲那出色的钝感力却并没有衰退。母亲仍要寸步不离地喂孩子吃饭,可孩子却未必听话。

    即使母亲把精心准备的松软米饭、容易消化的鱼肉或蛋黄等喂到孩子嘴边,孩子也不会老老实实吃到嘴里。有时刚以为孩子要把勺子里的米饭吃掉,可孩子突然又不愿意起来,有时还要把饭菜吐出来,有时则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

    母亲在这种时候总会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不是给孩子换脏了的围嘴,就是把撒在周围的米饭捡起来,有时甚至将饭放进自己嘴里。

    说实话,这种事情普通人是很难做到。这里“普通”两字指的是母亲以外的人,也就是和孩子没有关系的人,对他们来说,孩子吃饭时的情景又脏又乱、不堪入目。

    这种行为除了钝感力以外,恐怕没有其他的解释。

    经过分娩的疼痛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让母亲觉得可爱,亦可原谅。

    这种可以原谅一切的情感,正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

    母亲当然并不是对任何脏乱状态都变得钝感,只有自己心爱孩子的污渍,才能使母亲变得钝感。

    

原谅孩子的母亲

    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