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之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兵败野人山-大崩溃
身份,由英国军队矛以收容,并在指定地点集中管理,诸位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在此协商解决。我的话完了。”

    一片难堪的沉默。

    很明显,英国人达到了目地。他们既有理由从容不迫地撤出缅甸,又能体面地收容中国十万大军,这些军队日后还能帮助保卫印度。这样的好事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将军却无地自容。他们原本到缅甸来是为了拉英国人一把,不料反倒成了难民,落到被人家收容的地步,这岂不成了天大的笑柄?!

    杜聿明站起来发言。

    “先生们,我的部队不能接受亚历山大将军的好意。既然我们从中国来,就该回中国去。我想我有自己的国家,不必上印度去做难民。我相信日本人挡不住我的道路,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话。”

    亚历山大做个遗憾的手势,宽鸿大量地表示理解。

    “如果杜将军什么时候改变了主意,我本人随时表示欢迎。”

    罗卓英悄悄阻拦杜聿明:“我们应该先向重庆请示在说。”

    杜不理睬,历声回答:

    “谢谢阁下,杜聿明决不会改变主意,除非我不再是军长。”

    史料载:“……杜聿明戴上军帽,凛然退场。”

    史迪威无动于衷地喝着浓咖啡,把玩咖啡杯子,咖啡的苦味悄悄在嘴里漫延。他突然觉得自己处境同喝咖啡很相似——本来可以放一把糖,可是人们偏偏喜欢自讨苦吃。缅甸之战远甚于咖啡之苦,它简直是一场恶梦,把人折磨得要疯。好在这一切就要结束了。史迪威唯一自慰的是没有像新加坡和菲律宾盟军那样挂出白旗投降。

    杜聿明一走,罗卓英再也坐不住了。他只是个空头司令,既约束不了杜聿明,又得罪不起史迪威。于是他左右为难了一阵,也悄悄抓起了帽子。

    “罗将军大概打算跟我上印度去,对吗?”史迪威突然抬起眼睛,讽刺地问。

    “不不……将军,你知道,我得立刻向蒋委员长请示。”这位有职无权的总司令结结巴巴地解释。

    “你又错了,你该先向我请示才对。可是我命令你一个人撤退到印度有什么用处呢?”史迪威说。

    罗卓英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终于叹口气,抓住帽子的手又慢慢松开来。

    令人不堪忍受的沉默没能持续多久,屋外响起了尖锐的空袭警报声。很快天空中传来日本飞机的呼啸和扫射。会场大乱,人们纷纷跑到屋外去躲避。罗卓英趁机抓起帽子,连蹦带跳地溜走了。屋子很快空下来,会场上只剩下两个面对面坐着穿军服的人:一个是衔着雪茄烟满不在乎的英国绅士亚历山大,一个是抽着烟斗若无其事的美国中将史迪威。

    “先生,我能帮什么忙吗?”四目相对,这回亚历上大没有摆架子,诚心诚意地问史迪威。

    史迪威朝他探探身子,嘟哝了一句《圣经》上的话:

    “洪水到来的时候,先知说:‘有罪的人们,从头开始吧’”

    “不错,让我们从头开始吧。”亚历山大挤挤眼说。

    他们笑起来,碰了碰咖啡杯,彼此感到接近了许多。后来亚历山大没有食言,他果然在印度给史迪威提供了许多方便。

    意外的情况突然发生了:一颗炸弹落在了会议室门外的花台上,猛烈的气浪掀掉了门窗和半个屋顶,掀翻了会议室里所有的桌椅和陈设,浓烈的硝烟和灰尘弄得屋子里什么也看不见。当人们冲进屋子里抢救两位总司令时,才发现两位绅士都被压在桌子下面,弄得一头一脸都是灰土。幸好日本炸弹威力尚不算强大,否则盟国政府当天就向全世界发布一则令人悲痛的讣告。

    四月二十八日,腊戌失守当天,负责防守腊戌的第六军军长逃到畹町,又同刚刚开到畹町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一道钻进装甲车,一口气撤退到三百公里以外的保山。

    二十九日,罗斯福总统从大洋彼岸打电报给委员长,保证美国一定要“打破日本的封锁,重新找到一条把飞机和军火送到中国的有效途径。”

    三十日,鉴于日军两翼继续推进,盟军加快撤退步伐。史迪威两次电告杜聿明向印度境内转移,均被置之不理。

    三十日下午,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上将悄悄离开指挥部不辞而别。他带了一排卫兵强行征用一列火车,押着司机开往密支那,准备从那里登机飞回重庆。不料这列不按计划运行的火车只开出二十五英里就与另外一列货车迎面相撞,致使本来就极度拥挤的铁路因此中断两天。罗卓英的逃跑行为无疑给中国军队的失败雪上加霜,再涂上了一层怯懦和可耻的色彩。

    “我的天!这头脏猪怎么没有撞死?!”史迪威在当天的日记中愤怒地写道:“难道委员长竟相信这样的人能够打胜仗?!”

    第二天,亚历山大也把他的司令部撤过瓦城大铁桥,开始向印度转移。桥对岸,史迪威和他的助手还在试图说服那些后到的中国军队撤到印度去。他告诉中国人,他一定要从印度发动反攻,重新夺回缅甸。他需要中国军队保存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