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否则的话,我早已砍下你的脑
袋,去埋在你夫人阿珂、双儿的床底下了。”韦小宝急道:“这个万万不可。”康熙问道:
“有什么不可?”韦小宝道:“阿珂和双儿,那是决计不会跟了马夫逃走的。”
康熙笑道:“不跟马夫逃走,便跟……”说到这里,便即住口,心想再说下去,未免轻
薄无聊,何况韦小宝虽然无法无天,终究对自己忠心,君臣之间说笑可以,却不能出言侮
辱。一时难以转口,便不去理他,低头翻阅案头的奏章。
韦小宝垂手站在旁侍候,只见康熙眉头微蹙,深有忧色,心想:“皇上也时时不快活。
皇帝虽然威风厉害,当真做上了,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玩。”
康熙翻阅了一会奏章,抬起头来,叹了一口长气。韦小宝道:“皇上有什么事情,差奴
才去办罢。奴才将功赎罪,报主龙恩。”康熙道:“这一件事,就不能差你了。施琅上奏,
说道台湾台风为灾,平地水深四尺,百姓房屋损坏,家破人亡,灾情很重。”
韦小宝见他说话时泪光莹然,心想咱们从小就是好朋友,不能不帮他一个忙,说道:
“奴才倒有个法子。”康熙道:“什么法子?”韦小宝道:“不瞒皇上说,奴才在台湾做官
的时候,发了一笔小财,最近又向一个台湾财主讨了一批旧债。奴才双手捧着皇上恩赐的破
后翻新金饭碗,这一辈子是不会讨饭的了,钱多了也没用,不如献出来,请皇上抚恤台湾的
灾民罢。”
康熙微微一笑,说道:“受灾人数很多,你这点小财,也管不了什么用。我即刻下旨,
宫里裁减宫女太监,减衣减膳,让内务府筹划筹划,省他四五十万两银子去救济灾民。”
韦小宝道:“奴才该万死,真正乖乖不得了。”康熙问道:“什么?”韦小宝道:“奴
才做官贪污,在台湾贪了一百万两银子。最近这笔债,是向郑克(土爽)讨还的,又有一百
万两……”康熙吃了一惊,说道:“有这么多?”韦小宝轻轻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骂道:
“小桂子该死!”
康熙却笑了起来,说道:“你要钱的本事可高明得很哪,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韦小宝又道:“小桂子该死!”脸上却有得色,心道:“做官的人伸手拿到钱,怎能让
你做皇帝的知道?你在我手下之人之中派了探子,只能查到我敢不敢造反。你妹夫右手收
钱,左手入袋,连你大妹子也不知道,你这大舅子就万万查不到了。”他嘴里自称“奴
才”,心中却自居“妹夫”。
康熙沉吟半晌,道:“你这番忠君爱民之心,倒也难得。这样罢,你捐一百五十万两银
子出来,我再省五十万两,咱们君臣凑乎凑乎,弄个二百万两。台湾灾民约有一万几千户,
每家分得一百多两,那也丰裕得很了。”
韦小宝一时冲动,慷慨捐输,心中正感肉痛,已在后悔,听得康熙给他省了五十万两,
登时大喜,忙道:“是,是。皇上爱民如子,老天爷保佑皇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康熙为了台湾灾重,这半天来一直心中难受,这时凭空得了这一大笔钱,甚为是高兴,
微微笑道:“也保佑你升官发财,多福多寿。”
韦小宝笑道:“多谢万岁爷金口。奴才升官发财,多福多寿,凭皇上恩赐。再说,奴
才这两笔钱,本来都是台湾人的,士还给了台湾的老百姓,也不过是完璧归……归台而
已。”康熙哈哈大笑,说道:“完璧归赵的成语,***给你改成了完璧归台。”韦小宝
道:“是,是完璧归赵,奴才一时想不起这个‘赵’字来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
上姓赵的排名第一,难怪他们这么发达,原来完璧什么的,都归了他赵家的。”
康熙更是好笑,心想此人“不学有术”,也教不了他许多,笑道:“很是,很是。有句
成语,叫做‘韦编三绝’,说你韦家的人读书用功,学问很好。你们姓韦的,可也了不起得
很哪。”韦小宝道:“奴才的学问可差劲得很了,对不起老祖宗。”(按:“韦编三绝”中
的“韦”字,是指穿连竹简的皮条,康熙故意歪解,拿来韦小宝开玩笑。)
康熙道:“这次去台湾赈灾的事……”本想顺理成章,就派了他去,转念一想:“此人
捐了这大笔银子出来,不过跟我讲义气,未必真有什么爱民之心,只怕一出宫门,立刻就后
悔了。他到台湾,散了二百万两银子赈灾,多半要收回本钱,以免损失,说不定还要加一加
二,作为利息。”他是韦小宝的知己,当即改口道:“……很容易办,不用你亲自去。小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