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地位的升高,已日渐掌握政治力量,并已运用其政治力量增加了许多经济上进步成长的机会。例如英国及法国的革命,和美国的独立等,都是此一发展的里程牌。在政治方面的自由,以民主制度为其巅峰突出之处。其宗旨为以人类平等为原则,人人有同等的权利来选举代表以参与政府之事。每一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旨意行事,并能以全国人的共同利益为基准。
总之,资本主义不仅使人不再受传统之束缚,并且对于增加人类更多的自由以及如何训练人们进取,有鉴赏力和负责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然而,资本主义虽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上述的效果,但同时也使个人在社会中感到孤独,无意义和无权力。
第一个原因,也就是资本主义一般特性中之特色之一,是关于个人活动的原则问题。在中古社会,各人在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社会过着固定的生活,自己无须为自己操劳担忧,而资本主义社会却让每一个人完全依赖其自己,他要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是成是败,纯是他自己的事,别人不会为你操心。这种现象虽很明显地可以促成个人自助的观念建立,虽然可以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一环,但却使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日渐减少。新教派在宗教改革以后已面临了这一问题。而在旧的天主教中,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是间接的,而参加教会才能与上帝结合。如此一方面限制个人主义之成长,另一方面使个人能参预群众之中。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下,个人主义及孤独感增加是一个无可辩护的事实。关于我们将要继续讨论的许多观念及理论,是一些与传播已久有关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持完全相反的理论。这些旧的观念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成为社会的中心,他所做的一切均以个人为起点,纯属利己主义。这种说法与本章开头所说“在某些情况下是如此”的说法大致相似,但我认为并不全然如此。所谓利己主义,只是过去的四百年来有这样的情形,人类偏于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的目的为前提。然而,此处所说的“人类”,不是单指某一个人,某一个工作者或某一个制造商,而是包括了全人类,皆是如此,反应了人性的感情作用及潜在力量。资本主义除了确立个人主义之外,同时也使人产生与新教派有相同作用的“否定自我”及“苦行主义”精神。
要说明这一个问题,我们须重提前一章所讨论过的一个事实——中古时代的社会,人是资本的主宰,而在现代社会中,人已被资本所凌驾。中世纪的人,以经济为工具,来达到提高宗教生活的目的,也就是以经济为基础,从事许多觅求精神解脱的宗教活动。只要是合乎神的旨意的,任何贸易活动皆可展开,甚至富商巨贾也可以在“敬畏神”的原则下,尽量赚钱而不遭受物议。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是为赚钱而赚钱的,个人的成功与物质所得,只是构成与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份子,谈不上解脱或享乐。个人就像是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一样,其重要性决定于他的资本的多寡,资本多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齿轮,资本少的就无足轻重了。
这种将“个人”长期固定的奉献给生活以外的许多事务的现象,在新教派的教义中也已显露了。不过马丁·路德及加尔文所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他们为了使教徒奉献自己的一切,在教条中诱使人们摒弃个人的自由精神生活,抹去人性的尊严与骄傲,不作其他非分之想。
前一章曾说过,路德的主要教条是强调“性恶”说,并力称“个人的意志与努力”丝毫无用。加尔文亦以性恶说为其重点,而其中心理论则为“个人绝无尊荣”,并且说,人生是以荣耀上帝为目的,除此而外,别无生命意义。因此,几百年来,人类由于受到路德及加尔文教义的影响,在心理上的各种反映,就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形态——,对于自己感到生命无意义。二、为本身以外的一切奉献自己。今天的人类,只是把过去一直是侍奉上帝的观念,转而为侍奉现代的经济制度而已,永远成为这个大机械的奴隶。
现代社会中个人附属于整个社会经济之中,成为它的工具之一,其原因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殊生产方式有关。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为手段,以达到囤积居奇为一目的。个人之从事生产,系以营利为主,但其营利之所得,不是供自己花费,而是将其投资,使成为新的资本。如此循环不息、本利互生,逐自成一系统。当然,这些资本家之中当然也不乏一掷千金,豪奢成性的人。然而,保守的资本主义者是寓享乐于工作的,是以工作为前提,不注重物质的享受的。
这种以资本赚取资本的原则,是今日工业社会的一切能蓬勃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我们对于工作缺乏高度的热心以及对积极投资以发挥最高生产力的推进毫无野心,则决无进步的可能。因此,由于我们社会的生产力逐渐增加,乃使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预见,我们用不着再为不断地寻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挣扎与苦斗了。
广义的说:增加资本对于全人类的进展有许多裨益,而狭义的看,则个人永远是他所建造的这个大机体中的奴仆,毫无个人利益,因而使个人感到生活空虚,无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