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杨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冷冷清清的前门火车站,前来给袁世凯送行的只有严修和
天的古君子!”

    “别说这些了。纠偏扶正,本是臣子侍君的应尽责任,何况慰庭兄在直隶期间对我的一片诚意,今日上疏,也是义不容辞的。”严修摘下眼镜,用手擦了擦深陷的双眼。

    “严大人,您的奏拆发下来了吗?”杨度问。他对这位满身书卷气的学部侍郎充满敬意。

    “淹了。”严修叹口气说,“我又拟好了一道折子,请乞骸骨归里。今日送慰庭兄回籍,过几天我也要回老家去了。”

    “这都是我牵累的。”袁世凯的眼圈有点红了。他从衣袖袋子里掏出一张花花绿绿的纸来,说:“范孙兄,这是一张八千两银票,请你收下。”

    严修连连摆手:“你这是做什么?”

    说罢,脸上现出很生气的神色:“我刚才的话,是向你叫苦来的吗?”

    袁世凯忙说:“范孙兄,你莫生气。我知道你长期来做学官,没有额外的进益,加之廉洁自守,日子本来就过得清贫。倘若回籍,一大家子人如何过?我虽然也罢了官,但银钱上比你好些。你不要推辞,收下吧!”

    严修敛容道:“慰庭兄,我上疏请朝廷收回成命,乞骸骨请归故里,均为道义所激,不存利害之心。你今日拿八千两银子来,硬逼我收下,岂不坏了我的清名!”

    袁世凯听了这话,只得将银票依然放进袖袋,说:“好,范孙兄,我敬重你的志向,但我还是要劝你一句,不必太固执,哪一天生计有困难了,修一封书到洹上村来吧!”

    杨度过去只听说过严修的大名,没有见过面。今日见他这样,方知是一位捐介可敬的长者。“严大人,像您这样一位忠贞体国的贤臣,若真的也被罢官回籍的话,那朝廷算糊涂到家了。”

    严修凝视杨度片刻,缓缓地说:“皙子老弟,眼下朝廷的气候,真是阴晴难测呀!”

    一句沉重的话说一得大家都缄默起来。过一会,袁世凯对严、杨说:“克定的农工商部右承一职尚未撤掉,他还得常住北京,请二位今后多多照应。”

    严修点头。

    杨度问:“克文、克良他们呢?”

    袁世凯说:“暂时还住北京一段时期,明年秋天后再随他们的母亲一道去洹上村。”

    略停片刻,袁世凯突然问:“皙子,湘绮先生有信来吗?身体如何?”

    “上个月湘绮师来过一封信,说他依然天天抄书著述,身体也如常。”

    “皙子先生,听说令妹诗词做得很好,是个颇有名气的女才子。”严修问。

    “严大人听谁说的?舍妹不过是喜欢吟几句诗罢了,离女才子还差得远哩!”杨度笑着说。

    “皙子。”袁世凯接过话题,“说起令妹,我倒想起一件事,请你去封信问问她。”

    “什么事?”

    “令妹有曹大姑、班捷好之才,我早已闻名。”袁世凯说,“我家里女孩子多,想请一个女先生来教她们读书识字,令妹是个很合适的先生。不知她肯不肯做这个事,愿不愿意到洹上村那个冷清地方去。”

    杨度说:“这好办,我去封信问问她。她跟丈夫不很融洽,说不定她会接受的。她一向不慕热闹,冷清不冷清她不在乎。”

    袁世凯说:“那好,只要她愿意屈就,馆金我出双倍。”

    “叔姬淡于名?利。只要相处得好,馆金多少她不会计较。”

    正说着说着,火车速度放慢了,窗外出现了古老的芦沟桥。

    袁世凯起身说:“芦沟桥到了,二位请下车吧!此情此谊,袁某会永远铭记的。”

    杨度、严修也起身,与袁世凯再次抱了一下肩,然后下车。袁世凯送他们到车门口。

    严修说:“慰庭兄,多多保重!”

    杨度说:“袁宫保,东山有期!”

    袁世凯拱着手说:“天气严寒逼人,二位也多多留心!”

    一会儿,车头又鸣起汽笛,继续向南驶去。杨度、严修肃立在站台上,一直到轰隆隆的响声完全消失在凛冽的北风中,才踏着积雪,缓慢地离开芦沟桥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