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杨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为接儿媳妇回家,老名士煞费心机
气,三十章《独行谣》费了我百日之功。今日专给你们说五言。”

    王闿运又吸了一口,兴致大为浓烈起来。

    “五言起于虞廷,兴在汉初苏李两家。苏诗宽和,李诗清劲。后世继承宽和一派的大家有曹植、陆机、潘岳、颜延之等人,继承清劲一派的有刘祯、左思、阮籍、谢灵运等人。到了唐代,五言诗融苏李之长,自成一种气象,陈子昂、张九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孟郊等都是大家。宋代以词为美,明代则专事摹拟。近世五言诗做得好的,当推邵阳二才子魏默深与邓弥之。”

    王闿运这篇即兴之谈,令杨家兄妹都很佩服,尤其是酷爱诗词的叔姬在心里默默寻思:倘若真的与代懿离婚,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老师?要想在诗词上再前进一步,没有像公公这样的大诗人指点,岂不是空想?想到这里,离开王家的心思一下子淡了许多。

    “叔姬学五言诗,尚需多吟苏、李、曹、阮之作,自会日有长进。就拿《玉阶怨》来说吧,意境虽好,用字尚有可斟酌处。”

    叔姬起身,拿起诗笺走到公公身边,说:“请爹帮我改改。”

    王闿运接过,凝神屏气地又看了一遍,说:“比如说第二句吧,‘闺人起旧愁’,这个‘旧’字就值得推敲。旧愁,旧时有何愁?使人费解。”

    叔姬脸刷地一下子红了。这个“旧”字,正是她这首诗的诗眼。全篇诗,说到底就是为这个“旧”字而作。她当然不能辩解,不过也从心里佩服公公的眼力。“爹看改个什么字为好?”

    “我看改个‘远’字好些。这首诗说的闺人怀念出征在远方的丈夫,将‘旧愁’改为‘远愁’,与全诗的气氛更协调些。”

    叔姬还在迟疑,深知个中况味的杨度忙说:“正是先生所说的,旧愁不应该再泛起,闺人心中只能是远愁。”

    杨钧不明白诗外之意,说:“‘远愁’好是好,只是跟后面的‘远近’重了,一首五律只有四十个字,重了不好。”

    “这不难,换换就行了。”王闿运思索片刻,说,“这样吧,‘思心无远近’改作‘思心无日夜’,诗人写的是月下怀念,也宜以‘无日夜’为好。”

    “这‘日夜’的‘日’,又与下面的‘征骑日悠悠’的‘日’重了。”杨钧像是有意为难似的,又找出一个岔子。

    “不要紧,干脆改到底!”这个小小的困难,对这位诗坛泰斗来说算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征骑日悠悠’改为‘征骑岁悠悠’。”

    “真是改得好!”杨度击掌赞道,“经先生这么一改,真可谓毫发无憾了!”

    说完望着妹妹,叔姬红着脸盯住诗笺,一直默不作声。王闿运借着这个气氛,不失时机地兜出他来杨家的真实意图:“叔姬没做声,她还有不同的看法,我看也不能勉强。古人为一个字可吟断数根须,这几个字还可再斟酌。叔姬,明天带澎儿和我一道回去,我们还可以再商讨。你说呢?”

    叔姬终于明白了公公为她花费多大的苦心。就凭公公今日这番诗论,也不能拂了老人家的意思,她轻轻地点了点头。王闿运如释重负。

    这时,门外突然响起“嘡嘡”的锣声,接着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王闿运对杨钧说:“一定又是哪位给你贺喜来了,你去看看吧!”

    一会儿,杨钧激动万分地进来,对杨度说:“哥,你快出去,抚台衙门来了三四个报喜的人,说是皇上下了圣旨,要接哥进京做大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