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你看看这个杨皙子,简直如孙猴子耍弄猪八戒一样把我戏弄了一通。自己心甘情愿做别人的枪手不算,还硬要拖我上贼船。如果不上,又是以小利害大公的自私者,又是连利国利民又利己的大好事都看不出的傻瓜,看来我梁启超已无路可走,只有跟他上贼船了。秉三兄,你可要记住,明年五大臣考察回来,并报受到老太婆表扬的时候,一定要重重地奖赏为他们出了大力的杨皙子哟!”
“那是一定的,一定的!不但要奖赏皙子,还要奖赏你梁卓如。”见梁启超已答应,熊希龄满心欢喜。把举世公认的两大宪政专家都请动了,无异于刘备既得卧龙,又获凤雏,自己为中国的宪政可谓立了一大功。
杨度也很高兴,说:“卓如兄,也不要你写多了,只写一篇,即《东西方各国宪政之比较》。东方无别的国家,只有日本,西方选几个主要国家,德国、英国、比利时等等,把他们的宪政特点罗列出来,加以比较,再分别长短优劣就行了。你是日赋万言尚可睡懒觉下酒楼的怪才,这篇东西你不用三天就写好了。”
“皙子,你可不要乱说哟,日后传给子孙们听了,那我梁启超岂不变成唐伯虎、袁子才那样的人了。”梁启超虽否认“睡懒觉下酒楼”这句话,其实心里还是很以“才子”为得意的。
熊希龄说:“唐伯虎、袁子才有什么不好,我是想学都学不像。”
“我是羡慕死了,下决心要学像!”杨度笑了一下,又正正经经地对梁启超说,“卓如兄,我给你提个建议。用《东西方各国宪政之比较》这个题目作文章,可长可短,短则二三万字可以说清,长则二三十万字也无废话。你干脆写两份。二三万字的短篇作为五大臣考察回来的禀报上奏慈禧,二三十万字的长篇作为一本书印出来广为流布,既开化了官智,又开化了民智。你再花三百块大洋请我为你做一篇序言,将今日的这段来由详详细细地写上去。那时,普天下人都晓得,原来当初五大臣的禀报就是你梁老夫子的杰作。事也做了,书也出了,名也享了,五大臣暂借的宝贝也物归原主了。梁卓如呀梁卓如,那个时候看你拿什么来感谢我!”
“哈哈哈!”
陈旧矮小的横滨寓所里,近世中国三杰的爽朗笑声,简直要将年久失修的顶棚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