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我学富五车,居然被我找到好题目,叫做人能感动骗幅论。为什么又来了编蛹呢?请看明朝柳应聘的大文便知。
柳应聘在(先师庙驱幅记)大作里说,一座孔庙里,因为有容乃大,结果容来了许多编蛹丑类实繁,无虑千百,岁月滋久,势不可驱。大家威为积愤,而无如之何也!于是有学政詹先生来,十天斋戒,又遣投幅以食,而誓之一似昌黎(韩愈)谕鳄之旨。于是,偏幅飞走了。还有个学正黄先生,也在这类庙中学韩愈方法,以文谕之,煽幅看了他的文章,也统统飞走了。
柳应聘这篇驱幅记中,封这种行为,提出人能感动动物论。他拿骗幅飞走事件,跟'脱鳄之功比较:
虽显微巨细,事有不伦,然精诚所通,有感斯应。则旷百世而同符也!所谓诚能动物,而信及豚鱼者,非耶?他认为这种现象,一点也不是偶然的,他说: 夫气盛者化神而绩异者传永,盖自古,包之矣!故鲁公作宰,而蝗避;刘昆出牧,而虎渡;韩退之在酒籍,而鳄徙,虽时异事殊,而精诚之极,感通无间,其致一也。则其所以实著当时,而声流后世者,岂偶然之故哉!
看了这种妙论,再回头核对旷百世而同符的《祭鳄鱼文》,那篇文章,一再声声呼唤鳄鱼的芳名,同它交谈,一次与它约定,三次要它听话。全篇又讲理、又讲情、又哄、又劝、又贿赂、又骂、又挖苦、又威协。韩愈费了那么大的劲儿,前提当然是基于鳄鱼有知,可以看懂他的大文章,可以晓以大义。这种由于动物有知,与人文相通,人的精诚,自然可以和它们感通无间,可以有感斯应,最后自然构成了人能感动动物论。 在韩愈小的时候,一个人能感动动物论的先进冯希乐,一天,去拜访县太爷。县太爷请他吃饭,酒席上,冯希乐柏县太爷马屁,说你太伟大了,你仁风听感,虎狼出境!县太爷听了,很高兴。正在这时候,有小的跑来报告,说不得了了,昨天晚上有老虎吃了人了!县太爷一急,转过头来质问冯希乐:你不说'仁风所感,虎狼出境'了吗?冯希乐不慌不忙,回县太爷的话,他说:我们县里虎狼是出境了。这头老虎,一定是别的县里过路的!
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四日三小时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