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独白下的传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音乐——华夷交响乐
的皇帝是清朝的乾隆帝,他曾有过美人)L香妃的故事,他一方面对老夫子们说:“好,你们要恢复古代的‘先王乏乐’,我赞成,我支持你们去做!”可是另一方面呢?他自己却跟着小百姓喜欢起民间的“昆曲”来,于是他也像唐玄宗一样的,设了小衙门,叫做“升平署”,“升平”是“歌舞升平”的意思,表示有我做皇帝,天下就太平了,大家还是高高兴兴唱唱歌吧!)

    古代皇帝们提倡“雅乐”,并不是真的喜欢“雅乐”,而是因为老夫子们说要提倡,不提倡,表示不敬老、不尊古,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就提倡、提倡、提倡。在大叫提倡、提倡、提倡以后,皇帝忽然转过头来,偷偷的问老夫子,到底提倡什么东西呢?老夫子白了白眼睛,轻轻地说:“我们要提倡古代的音乐,那叫做‘先王之乐’!”于是皇帝就说好,我们提倡“先王之乐”,于是你提倡,我也提倡,可是谁也闹不清“先王之乐”到底是一副什么模样的音乐。隋朝的皇帝们提倡了六次,可是还是弄不出。套“雅乐”;宋朝的皇帝们改了六次,可是还是弄不出一套“雅乐”,最后到了清朝的康熙帝,他气起来了,他气得大叫,各朝各代都提倡“雅乐”、“雅乐”、“雅乐”,可是都“各雅其所雅,而非先王所谓雅也”!他认为过去的皇帝都搞错了,只有他才能搞得对,于是他动员一大批人,花了两年的时间,编了一部大书,叫做(律吕正义)。书编好后,他要天下照着吹吹打打,可是还是没有效果,最后连他自己的子孙都喜欢起“昆曲”来,你说悲哀不悲哀?

    为什么“雅乐”会闹到这一个下场呢?

    我们来研究研究原因。

    音乐这个东西,本来是一种用声音表达基本感情的玩艺儿,它本是~种自自然然的流露,再根据自自然然的流露,加以各种规则什匕如高低、长短、强弱,以及一定的起、承、转、合等等)。因为音乐是自自然然的,所以它最能感动人心烟为它能感动人心,所以就有老夫子们想出怪主意,要利用音乐来达成伦理的、政治的目的,于是毛病就出来了。。老夫子们相建造一个他们眼中的安定社会,但他们不知道,要想社会安定,需要有很多很多疏导的因素才行。不知道如何疏导,只会一味加以硬性规定,是达不到他们的目的的。可是老夫子们不知道,或者说,他们不愿知道。于是,本来活泼设的音乐,竟被老夫子们用来做冷冰冰的教育工具了。例如弹琴,弹琴本是快快乐乐的事,可是老夫子们却来了一番大道理,说什么“琴者,禁也!禁邪念也!”这么一规定、一解释, 把活生生的音乐立刻弄得阴森森起来;把本来轻松的感情立刻吓得紧张起来。古代的教育理想是“六艺”的教育,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可见古人是重视音乐教 育的,不像现代只把音乐当作“副”科,当做升学考试考都不要 考的一科。但是,古人重视“乐”教的目的,却想从音乐训练出一批感情收敛、喜怒不形于色、严肃而又严肃的小国民,要用 音乐来灌输大量的体制、道德和迷信。于是,官方的音乐教育 最后失败了;真正的音乐还是在民间,在民间自自然然地唱 着、活活泼泼地流传着。

    中国一些固有的乐器,现在都已经变成了古董,有的在古庙(像台南的孔庙)或博物院(像士林的故宫博物院)还可以看到,这里提供一点说明,使你在看到那些古董的时候,多少有一点帮助。

    中国的乐器,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八类:

    一、金属做的,像“钟”。有的“钟”只是一个挂在那儿,叫“特钟”;有的成群结队叫“编钟”,“编钟”敲起来声音每个不同,有高低变化。

    二、石头做的,像“馨”。也和钟一样,有“特”字号的,和“编”字号的。台南的孔庙就可以看到。

    三、丝做的,像“琴”。最代表中国人的乐器,它象征着君子和隐士。古人有的一个人弹(像诸葛亮),有的一个人弹一个人听(像伯牙和钟子期。伯牙弹琴,弹山,钟子期知道他在弹山;弹水,钟子期知道他在弹水。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弦弄断了,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道他的好朋友了。这个故事传下来,成为一个典故:我们把好朋友叫做“知音”。要弹琴,就要弹给知音听,不然,就是“对牛弹琴”)。

    四、竹做的,像“萧”。又叫“尺八管”,因为它有一尺八寸长。古代用竹做的乐器很多,横着吹的叫“笛”,直着吹的叫“会萧”、叫“管”、叫“笛”。后来吹得开的,淘汰成两类:直着吹的“萧”和横着吹的“笛”。笛在唐朝以前就叫“横吹”,吹起来可以怪声怪调,所谓“短笛无腔信口吹”。笛本来只有六个孔,没有膜。到隋唐以后,外来的乐器传进来,在风口和音孔中间,另开了一孔,贴上苇膜,这一膜之有无,决定了络小姐的身价。这个岛上复兴固有文化的人提倡国乐,可是他们造不出一支像样的笛。造出来的每支标准音(Pitch)都不标准,比起样鬼子的“竖笛”(clari)来,立刻出尽了洋相。

    五、匏做的,像“竿”。齐宣王的时候,吹“竿”的人有三百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