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拓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可恶!”她忿忿把脸盆往地上一丢。现在连头发都要和她过不去了吗?

    “许平蓝!妳这是什么意思?妳不甘愿做是不是?”刚才消失的护士小姐怒气冲冲地冒出来。

    “没事,没事,我手没拿稳。”她连忙把满盆脏纱布捡回去,一溜烟消失在义诊区的后方。

    现在她想起来自己为什么会跑来勒里西斯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她娘是一个慈善团体“随喜会”的义工妈妈,本来今年要跟着来勒里西斯义诊,结果临时跌断了脚;而她这个可怜的女儿,为了替自己迟迟无法自立争取一点同情分数,才自告奋勇代母从军。

    长年耳濡目染之下,她的医疗常识还是比一般人好上一点,而且“随喜团”也需要一些打杂跑腿的角色。她这个堂堂大学毕业生!好啦,也没多“堂堂”,毕竟台湾现在一个招牌掉下来砸死三个大学生--就这样成为小厮一号。

    负责安排他们食宿驻点的是当地的一个组织,叫“烽火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来头可大了,它是由勒国的副总统兼司法部长夫人朱菲雨一手创办的,而这位菲雨夫人,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台湾人,堂堂的台湾之光。

    菲雨的丈夫阿比塞尔,当年带领勒里西斯反抗暴政,建立新国。而今新政府掌权已经十三年了,整个勒里西斯一扫内战时期的萧条紊乱,经济快速起飞,吏治严明,渐渐成为邻近国家里的一匹黑马。

    台湾媒体向来是最好事的。要是有哪个国民在外国声名大起,媒体们当然不能免俗要做一系列采访报导,所以台湾人对于“勒里西斯”和“朱菲雨夫妇”的名声完不陌生。

    简单来说,“烽火基金会”是以救济贫童妇女为主,在民间声望极高,如今在勒国已经有一个总会、两个分会;也因为菲雨的缘故,勒国人对华人相当友善,台湾的慈善团体也会定期来他们的边远地区照顾穷人。

    他们义诊团这次就是驻扎在东北部的一处农庄里。

    犹记得刚抵达这处农庄时,许平蓝非常的意外。

    这么大一片麦田,算算也有好几公顷,不知道是属于谁的?

    整片农庄除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另有五间木造的农舍。第一间是拓荒的工人住的,第二间是管理阶层的宿舍,第三间是行政中心,另外两间就是工具棚和仓库。

    后来负责接待他们的解说员告诉他们,原来这片实验农庄是属于国有产业,政府会派专人来开垦。

    “我们勒里西斯的麦种和一般麦种不同,比较耐旱,结出来的麦子虽然较小较硬,可是有一种特殊的甜香,和你们常吃的外国麦子不一样,政府就想试试看,可不可以在东北部比较有水气的地方进行开垦。

    “你们不要看现在一整片麦田很壮观,其实中间经过好几年的失败。本来整个东漠都是一片不毛之地,只有游牧民族和少数农民居住,经过拓荒队不断实验,改变灌溉的周期和方式,并改良麦种,最近这三、四年才慢慢种了起来。

    “再过几年,等整个麦种和农地的质量稳定下来之后,政府会将农地分割,卖给东漠穷苦人家,大家就都能有个一席之地安身了。”接待人显得对自己国家的农业成就相当骄傲。

    听起来倒是一大德政。

    他们抵达时,工人刚盖好一座新仓库,就先给他们做义诊处,旁边的工具棚则做为晚上睡觉用的宿舍。

    每一天基金会的专人安排了三趟车,往返于各大部落之间,接送有需要的人过来就诊。

    今天已经是她义诊的第三个星期了,算算还有一个星期要熬。

    “唉!”

    平蓝找个空地,拿几块石头围成小灶开始烧纱布。

    头顶热,四周热,火堆热,热热热热热--

    “为什么勒里西斯这么热啊?”她哀号。

    据说往东南方去只会更加干热,东北方起码还有一点从地中海飘过来的水气。

    她把垂下来的刘海再度吹开,它锲而不舍地飘下来。

    早知道就等回国之后再剪头发,现在这个长度夹不起来,只好让它一直掉下来,实在很痛苦。

    “很难想象这么大的农庄都是一群犯人开垦出来的吧?”一名义诊团的实习医生陈俊仁偷到后面来抽烟,顺便找她磕牙。

    是的,这个农场上的拓荒者,竟然是一群囚犯。

    “我记得刚开始听到的时候吓死了。”她承认。

    犯人呢!会变成犯人,当然就不会是因为日行一善、热心公益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