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文学,怀着一种梦想,未尝不美,正如天上的彩虹,但倘若把它当作地上的路,却是危险的。且不说人生的路漫长曲折,充满坎坷,就说你的脚板能否练得结实首先就是一个大问题。那些“索性当作家”的劝告,真像痴人说梦,我只要问一句:韩寒如果用稿费养活不了自己,你肯把饭碗让给他吗?我们的双脚毕竟是站在大地上,不能悬浮在空中走路,我们看人看事的出发点也只能在脚下,在现实中。鲁迅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谁能做到不吃饭也不饿,才有资格高谈阔论。所以不是出名要紧,吃饭才要紧呢。
我不知道韩寒的家境如何,如果很有钱,那当然可以去玩了,包括“玩文学“。忘记了在哪里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有钱的老太太写信去请教一个文豪,问她儿子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文学家。文豪回信说,每年给他几千镑,让他自己去鬼混吧。别以为这是玩笑话,“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如果没有那些漂泊的生活,也就没有《荒野的呼唤》《马丁·伊登》那样的杰作了;康拉德如果没有多年的水手生涯,你怎敢想象他那些描写大海的小说呢?但话还得说回来,像杰克·伦敦、康拉德这样幸运的人,只是极少数,受了许多磨折,最后终成正果。想来想去,还真不如那个文豪的建议好啊。但如果没有鬼混的资才,要靠自己流汗赚钱吃饭,当作家可真的就不是上选了。如果能有哪所肯赏识韩寒的大学破格录取他,当然幸运,但对韩寒自己,可千万别做这种打算,一旦无人破你一格呢?
我还想说几句关于教育的话。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我还是主张考试的。我这样一个农村孩子,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今天能在这里说三道四,不能不感谢高考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是不错的,但前提必须是公平、公正。学生都讨厌考试,但考试未必就坏,没有谁喜欢寒冷,但寒冷却可以杀菌消毒。韩寒如果不早一点把功课补好,只能有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命运,这真是令人无比担忧啊。
先辈寻常语,人间未见书;我不是先辈,是兄长,是过来人,?.也曾因热爱文学耽误过数学之类的功课,但我还是赶上了,也未因此影响我在文学上的发展。何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呢,韩寒葆有现在的才华,补充多方面的养料,一定会大展宏图。韩寒三思,与韩寒情况类似的同学三思,以韩寒为榜样的同学更要三思。
(原载于《中文自修》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