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谁也不知道,一本巨着流传了几千年。
就说他是真实的,书也是他写的,几千年下来了,他的东西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还能有市场,这也是个奇怪的事情。
时代难道不是在进步,而是在不断退步,我们的社会人文科技甚至都不如春秋时代了吗?
还有比如大演说家乔吉拉德自己并不知道的一些演讲稿。
太多了。
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点,用词含糊立意不明,涉及到的例子故事是美国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的事情。
且不说两个国家之间的巨大文明以及社会状态的鸿沟,就说发展,那此东西放在现在的美国都不好使了呀。
最近出了一位混迹抖音比较出名的‘读书家’,叫樊登,还办了一个读书会,挣了不少钱。
张口尼采,闭口叔本华,把一些烂大街的故往旧事编绎得灿烂如新。
他其实用的也不过就是成功学这一套笼钱的手段而已,只不过变换了一下头面。说好听的是哗众取宠,不好听点就是骗子。
品评了那么多本所谓大作,但讲出来总是断章取义概念混淆,偏偏口才确实好,总能忽悠得一些人鼓掌叫好,甘愿拿出自己的钱来让他发财。
然而他品评了几本现代的名家之作呢?品评了几本当代国人大作呢?他不敢。
思想上的升华只和眼界阅历学识有关,你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妄去评说研究就只能是一个笑话。
而所谓看了某些书籍就会改变人的一生,让你升华,成功,发财致富,这事儿,他敢说,就真有人敢信,不得不说,这也是个奇蹟。
还是脚踏实地吧,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就像史书上所说的寒门,并不包括老百姓一样。
事实上就是老百姓这个词儿,当初说的也不是老百姓。
历史上的很多书籍,用词造句,和现在是完不同的,甚至意义翻天地覆,你能去从一本几千年的书里得到智慧,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
起码世界扬名。
而实际上你看到的,只是有些人想让你看到的而已,就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