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称谢。不知兄台尊姓大名,何以在此被几个毛贼欺辱?”西门啸天见他举止文雅,谈吐斯文,便如实告知姓名和家世。那侠士眸中闪过一丝惊喜的神色,“原来兄台是中原大侠的公子,幸会幸会。在下姓张名英,江湖人称小连环。令尊的人品武功,在下仰慕已久,今日能与兄台相遇,正是欢喜不已。兄台若不见弃,愿与兄台义结金兰,不知兄台意下如何?”西门啸天不胜欢喜,连连点头。当下二人叙了年齿,张英年长为兄,二人撮土为炉,插草为香,拜了数拜,结为异姓兄弟。西门啸天正想细叙塞外三绝上门寻仇之事。张英却匆匆道别,“贤弟,愚兄还要赶办一桩急事,你我就此别过,明日我自去天目山庄寻你。”
3.壮怀激烈
一辆青布马车在官驿道上飞驰。辛弃疾撩开车帘,向外望去,江南初夏,山明水秀。他不由地又想起40年前,山东耿京抗金起义失败,与西门志纯等人南渡归宋,志在恢复中原故土,却屡遭贬斥,赋闲乡间。前些日,忽接到大内侍卫神镖苏子扬带来韩太师的亲笔信,方知朝廷即将兴兵北伐,约他去临安共商北伐之计。他虽已年过花甲,却兴奋得彻夜难眠,催促苏子扬急急赶路,恨不能立刻飞往临安。
邵烈忠父女在五十里铺迎到他的马车时,已是傍晚了。一行人就在客栈里歇下,置酒欢叙。酒过三巡,辛弃疾端起酒杯,“山河破碎,金兵横行,中原父老,身处水火之中,莫不日夜盼望王师北伐,雪靖康之耻,复我大宋河山,我们总算盼来了这一天。来来来,大家共饮一杯,祝北伐成功!”众人举杯,辛弃疾忽一眼瞥见厅房外的石阶上,斜卧着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叫花,似乎已是醉得不轻了,却仍举着一只硕大的酒葫芦,口中含混不清地咕哝着。
辛弃疾摇首叹息,提了酒坛,便要过去。邵烈忠忙道:“让倩云去请那老人家来吃酒就是。”
邵倩云极不情愿地站起身来。她对那老叫花十分厌恶,却没料想爹爹竟然要请他来桌上吃酒。她气呼呼来到门厅前,“老叫花,我爹爹叫你进来吃酒。”那老叫花眯着细长的醉眼,咕哝道:“女娃娃,俺老叫花天生贱命,一上桌便不自在。若真想请俺吃酒,只将这葫芦灌满了就是。”邵倩云气极而笑,点头道:“好,你将那葫芦给我。”伸手抓过葫芦,心中却是一惊,原来那乌黑滑腻的酒葫芦,竟是个铁家伙,少说也有二十来斤。她吩咐小二将葫芦灌满了,暗凝真力,提到门前,朝老叫花脚前丢去。老叫花漫不经心地只一伸手,轻轻接住,咧嘴向她怪笑了笑,便举着葫芦往口中灌起酒来。邵倩云又好奇又生气,小声骂道:“看你那副馋相,只怕醉死,你才不喝了!”老叫花睁开醉眼,笑嘻嘻道:“俺老叫花听说阴曹地府也有卖酒的,不过那时却不用你女娃娃替俺沽酒了。”
夜深了,那老叫花早在院中醉成一摊烂泥。几个伙计想去抬他,使尽了气力却无法移动半步,只得随他躺在院中。客栈里一片黑暗,只有楼上一间客房还亮着灯光,辛弃疾正与邵烈忠、苏子扬低声说话。就听邵烈忠低声道:“待我得讯,再赶到天目山庄,志纯兄却已遇害,山庄也烧了,只不见啸天贤侄的踪迹,猜想定是躲进山里去了。”辛弃疾双目含泪,拍案而起,“志纯兄40年来,无日不思恢复中原,还都汴梁。不曾想,北伐在即,他竟遭此毒手。一生豪杰,却埋骨他乡异地,悲哉!壮哉!此仇不报,岂是丈夫!”顿了片刻,又问道:“你可派人打探啸天贤侄的下落了?”邵烈忠道:“韩太师听说志纯兄的噩耗,已派出高手进山找寻啸天贤侄。不过……我看他如此急切地找寻啸天贤侄,似乎别有含义。”辛弃疾望着闪烁的灯火,正要说话,忽然邵烈忠与苏子扬不约而同地惊叫一声,向他扑去,将他推出数步。邵烈忠剑出如风,“当”的一声,劈落一支乌黑的三棱铁镖,左掌挥起,油灯倏灭,飞身掠出窗外,剑尖在窗台上轻轻一点,借力翻上屋顶,正看见一条人影在马头墙边隐入黑暗之中。
4、蒙面刺客
邵烈忠正要追赶,却听身后传来衣袂破风之声,急忙回头,只见五七条黑影疾扑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