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诱我深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4、54
络文学始终如影随影,从未离开。

    而这也是江湖,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盗文江湖。

    招数进化

    最古早也最质朴的盗文方式是手打,扫文组、手打团等组织堪称十年前的盗文标配。

    与盗文网站相比,手打团只能算得上初级,一个盗文网站背后,是极其有序的分工协作。技术组负责盯紧正版平台,一旦更新,立即自动跟进抓取,其使用的采集软件多为自己研发,也存在下载已有程序改良的情况。获取内容后,编辑组对文本进行简单加工,再通过关键词搜索优化加以推广,从而保证在同类网站中位居前列。以晋江文学城作者尤四姐的已完结作品《浮图塔》为例,新浪科技在百度搜索后发现,盗文网站的排名甚至比正版渠道还要靠前。新浪科技尝试搜索了不同平台的多本完结/连载文,结果显示,正版渠道惨被围剿,几乎淹没在盗文网站中。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技术组和编辑组,盗文网站还有对外合作的商务组,他们与广告联盟接洽,根据网站的内容展示选择价格更优的广告方案,甚至交换和售卖“友情链接”,以获取更多的曝光度和收益。

    微信公众号与网盘也成了盗文资源的温床,最近很多原本分享资源的推文公众号都扛起了“请支持正版”的大旗,有公众号在推文评论中安抚久候资源不得的关注用户:“最近风声紧,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大家再等等。”

    利益勾连

    维权无奈没有人会去做不赚钱的生意,盗文现象背后是一条令人咂舌的灰色产业链,给正版平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泛娱乐版权保护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达74.4亿元,占市场规模的58.3%,远高于数字音乐的5.9%和网络视频的14.3%。

    另外一种获利途径就是广告,这也是盗文网站所仰仗的财源。“盗文网站有三宝:游戏弹窗、低俗友链、赌薄广告。”一位网络文学从业者向新浪科技感慨道。

    今年11月,安徽破获省内首例特大网上侵犯著作权案,关停xxx、xxx等11个侵权盗版站、两个侵权app平台。据报道,其服务器内复制文字作品500多万部,点击量18.9亿次,共吸收免费会员45万名,侵犯了掌阅、阅文等30多家正版网站的著作权。与多家广告联盟的合作,为其带来了近6万元的日均非法获利,截至案发,非法获利已超1000万元。收益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与高额利润相对应的是,盗文网站成本极其低廉,每月消耗在域名和服务器上的费用只需几百元。一些盗文网站被关停后,只沉寂几天就会出现新的继承者。因为服务器迁移成本不高,更有备用站改头换面,死灰复燃。

    扫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则凭借资源的分享招徕粉丝,再通过承接推广和底部广告点击引导来获得收益。这些粉丝的忠诚度很高,由于存在下载文包的需求,他们能够接受增加广告量和导流服务提供,甚至可以每月支付3-10元不等加入微信/qq群以及时获得资源,不会删除取关。

    而在日复一日的连载搬运中,聚集了大批用户。有作者吐槽:“一些读者口口声声说喜欢我的文,却在贴吧的盗文帖子下面回复着‘谢谢楼主分享’,真是让人哭笑不得。”2016年5月,发起全面整顿清查盗版内容行动,分批次暂时关闭了文学目录下的全部贴吧,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网络类。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立岩认为,网络文学盗版猖獗,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是维权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此外,用户付费习惯的培养也尚显迟滞。“我收到过很多这样的私信,有的粉丝说自己是穷学生没有钱,像晋江现代言情还好,几块到十几块不等,长文可能就要30到50块,起点就更贵了,一本书几十块乃至几百块都有。”一位不愿具名的读物博主向新浪科技叙述道,“还有的粉丝认为自己喜欢的书就愿意付费,不好看或者作者坑文了凭什么要花钱,我就是为了买个享受。”事实上,没有对正版付费的观念,将永远无法从根本上打击盗版,而与音频平台和视频平台的用户付费教育相比,网络文学依然任重道远。

    维权无奈

    作家匪我思存曾经痛斥手打者“断子绝孙,永失所爱”,但她的怒火除了引来读者“支持正版”“抱抱大大”的留言与安慰,对打击盗文行为来说,并无太大作用。

    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盗文网站面前,作者还是太过渺小。上述案件中所提到的虎踞阁、小小书屋这两个盗版网站规模庞大,却都未登记实际办公地址,备案登记信息均为虚假,给警方调查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些盗文网站我们也尝试起诉过,但是连主体和负责人都找不到,根本没有联系方式。”一位网络文学平台工作人员很无奈,“如果我们平台的作者找过来,我们会先评估,该发函发函,该起诉起诉,但肯定会牵扯到一些作者的精力,包括取证都是很耗费时间和人力的。个体和黑产对抗,真的非常弱势。”

    对正版平台和作者来说,防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