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刀笔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转帖 唐朝穿越指南 (一)
办,比如:

    如果三省的大头目官位空着,发敕旨的时候皇帝你还没任命中书令、侍中、左仆射等大官,那就由三省工作人员在本该由大官签名的地方写一个“阙”字;如果大官们休假了不上班,就写个“假”;如果大官们出差了不在官署办公,就写个“在某地”;如果……总之可以没人签名,但是官职不能少,格式不能乱,否则这件“制书”的合法性、严肃性、神圣性就降低了。

    唉,您不要扶额捏头一脸痛苦像嘛,上面说过了,唐代的“圣旨”或曰“敕旨”可以分为两大种七小类,咱们这刚刚才说完第一大种“制书”,还剩另一种咱没说呢。

    “制书”其实是应用在一些所谓意义重大、但实际程序简单的事务上,比如立个皇后封个宰相啥的,只用相关部门准备好东西办个仪式就行了。在治理国家中,最复杂、最占精力、数量也最大的,是那些无穷无尽的事务性工作,比如行政区划调整啦,任免中低级官员啦,审判罪犯啦,准备打仗啦,纳粮收税赈灾济民啦……处理这些工作的圣旨,统称为“敕书”,大部分是写在“黄麻纸”上。

    与“制书”相比,“敕书”的特点是:程序简单、环节少、实质内容丰富。

    比如某天皇帝您上朝了,正坐在御**上发呆梦游,忽听某宰相出班启奏:“不好啦,草原十八部(==)又在边疆攻打俺们的城堡烧杀抢掠来啦,陛下您说怎么办?”

    这时候,按惯例您要学习韦公小宝,反问回去:“你们说怎么办?——各位宰相你们商议一下拿个办法,写成奏状给我看。”

    于是“敕书”的制作流程开始启动,半天后,您收到了宰相们联合递上来的公文:

    ————敕书内容的分割线——

    官职名甲臣姓名甲、官职名乙臣姓名乙、官职名丙臣姓名丙等言:

    此处写政务处理意见,如:草原十八部欺人太甚,俺们要狠狠打,把战场周围的各部驻军都调过去增援,限他们什么时间赶到,粮食从哪个仓库运送,兵器从哪个武库调拨……奉状以闻,伏听敕旨。

    A年B月C日

    ——————敕书内容暂时结束的分割线————

    你把这篇公文看了几遍,提笔批复。如果你想偷懒,表示完同意宰相们的意见,叫他们直接去办理,那写个依奏宜依就可以了。如果你不同意,需要他们修改处理办法,或者虽然同意但有很多话想吐嘈,也可以长篇大论地写一堆朱砂红字批复回去,比如:喵了个咪的草原十八部年年都来打,你们年年头痛医头只想着混过去就行,就不能想个长远办法解决一下嘛。你们说的办法我同意实施,但是还要另外选兵培养将领,争取三年内打出关外直踹十八部老巢,做不到你们几个就给我集体辞职让贤你妹的&a;g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