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上上下下对入缅作战的积极性之故。当然,在座的众人中也不乏深悉最高当局亲自核准的那个有着强烈的“卞庄刺虎”意味的“滇缅战事应变计划”的内情的人,但能接触到核心机密的永远总是很少一部分人。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中,中国军队迟迟未能入缅的唯一原因,就是英国人不识时务的固执。
“诸位先生们,对我的上述看法,有什么意见没有。”在发表完其高论后,施尔威面无表情的询问道。
“参谋长阁下!请问您说的也代表英国方面的意见吗?”戴将军彬彬有理的问道。
“当然!而且英国缅甸驻军总司令胡敦中将,已就中国军队入境后的驻防地点,做了一个初步计划。”不管再讨厌的施尔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单以军事才能论,这个人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参谋长。这不,他很快就在挂上墙上的缅甸地图上,快速而精确的标出了一个英国人所希望的中国军队驻兵图,并同时对其进行了讲解。
这个幅图驻防标出来后,本以为傲慢自大的英国人终于低头服输,而在暗暗欣喜的中国将军们,顿时一片大哗。
也难怪众将会如此愤愤不平,实在英国人也太“异想开天”了!胡敦的在他的这个狗屁计划中,不但武断的把入缅中国军队的兵力上限定为六万人,而且还将中国军队以团、营为单位分散成一个巨大的T字形。光是这个T上的一横就有四百公里长、三百公里宽,其一竖就更是闻谱,那是一道毫无半点纵深可言的四百公里长的前出单行线。一句话,“聪明绝顶”的英国人,这是要把中国军队拆散了当地方守备队用!
“请肃静!先生们。”施尔威厉声喝道。
等到众人稍稍收敛些后,施尔威用最最诚挚的语气说道:“跟你们一样,我对于英国人的自私与短视同样深感气愤。对于胡敦中将所提出的这个只有战术白痴才会想出来的计划,我也是一直执强烈反对意见的。可目前情势紧急,缅甸要是沦入日军手中,将会有什么后果,相信诸位都清楚。因此,我个人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增强缅甸的防卫力量,以抵御日军将要对那里展开的攻击。至于兵力布署上偏颇,可以在入缅后再行蹉商调整!”
将军们动摇了!谁不知道,身为美国在华权代理人的施尔威所说的话,就是白宫的意思!得益于珍珠港事件爆发前,靠在交战双方之间“左右逢源”,所聚殓的巨额财富,此际的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为了这点“小事”,就得罪了这个财大气粗的盟友,合算吗?对这些大多深受精华在一个“忍”字上中国传统文化薰陶的将军来说,为了顾大局,一时的忍辱负重,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施尔威见自己的话已起到作用,好不得意。一时间,在情绪变化无常的施尔威的眼中,这些前一刻还是“无能之辈”的中国将军们,变得可爱了许多。
‘只要驯服了这些直接掌握部队的将军,再通过白宫说服中国政府,我就能率领一支如臂指使的中国军队在一两周内进入缅甸,手头有了实力,就能压服外强中干的英国人统一整合缅甸的盟军。到那时日本人不管来多少,都不用怕了!’
乍一看上去,施尔威的这一系列设想,很有些道理,在逻辑上勉强能自圆其说。
可在洞悉其意的程家骥看来,这一切只不过这位即将走马上任的远征军最高指挥官的一厢情愿罢了。先不提日军那一关他能不能过得了,就是那位一两个月还因声称“让中国出兵来帮助英国人是大英帝国的耻辱”,而闹出了一场沸沸的外交纠纷的老谋深算的大英帝国印度总督韦维尔上将,就不是施尔威一个耿直、单纯的军人能对付得上来的。要是施尔威的设想失败了,对在缅甸几无一兵一卒美国人倒是不会造成什么直接的伤害,可却是要用中国军人的鲜血来“卖单”的。光是为了这一点,程家骥也不能坐视。
好在,当受形势所逼的程家骥,不得不选择直接“跳”出来搅局时,头脑发热的施尔威却替他解了围。
“先生们,既然你们赞成的意见。那么是不是可以请你们在我将要发给中国战区总部的电报上署个名。”一听到施尔威所提出的这个得寸进尺的要求,程家骥不禁心下狂喜。施尔威虽号称中国通,可他对中国人了解终究还是太肤浅了。若是在美军中,上级要求下级与自己一同向最高统帅建议,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更不致于要担什么风险。可施尔威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既忽略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差异,也没有考虑近代以来饱受外国人欺压凌辱的炎黄子孙们的民族感情。施尔威更不可能理解的是,要是那一位中国将军在大庭广众下应声而起表示愿意与施尔威联名,那他不但立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就算日后最高当局得知此事后,将此人找个由头撤职查办,也无
人会为其喊冤叫屈。其实,站在中国人立场上,这其中的缘由太好懂了。兵权在握的实力派将领们用联名“上奏”的方式,请求实施某项战略行动,本已有“挟军自重、联群结党”之嫌,若是再有一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洋人来领衔,这性质又自不同,要是上纲上线能上升到“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