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之血肉长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章 巍巍昆仑关
培民兄,我还能从新二十二师里抽一个主力团,从新组建的新一五七师里抽一个加强营,这个营是成建制从荣一师里调过去的,战斗力绝对靠得往。还有攻坚战火力要猛,我部的野炮团是肯定要上的。对了!我的警卫营都是老兵,也算上。这些部队加上先前提到的那两个师都将在二十四个小时内到达战役发起地。行军打仗讲究事权统一,此战我集团军就不派出军级指挥官了。培民兄,我的部队打光了不要紧,我只拜托你一件事,让我能在一周后内看到昆仑关上重新飘扬着我们的军旗!”历史在这一刻鉴证了,战功显赫的杜总不仅是员优秀的将领,同时也是个真正的中国军人,更是一条铁铮铮的好汉。

    在这一刻,语言已经彻底苍白无力了。

    黄中将率先站起身来无声敬了一个军礼,接着是被感动和历史的错位感“害”得反应慢得半拍的程家骥,再接着。最终现场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敬了一个诚挚的军礼。

    唯有,沧海横流中,方能显英雄本色!

    ###第五十章巍巍昆仑关(二)

    !#10165178

    四零年七月七日即抗日战争爆发三周年之际,日方西斜时的巍巍昆仑关。

    此刻,在这座位于迂回曲折的山道之中腰的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称的千古名关的关门上,十来个被召集来开紧急军事会议的日军官佐们,趁着长官还有到会场前的这段空闲时间,指点评说起了呈现在他们眼前这诸般险要、山水风光来。

    “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一关通鸟道,万仞锁螺峰。”别说这些强盗还是有几个有文化的,要不也吟不出这段清代诗人张鹏展所做的昆仑关的定评诗来。

    当今天会议的当然的主角山下中将,还走在上关口的台阶上时来,便隐约听到上面有人在用汉语说着什么,他的汉学造诣虽还停留在看图识字的幼儿水平上,可从说汉语那人的拿腔拿调的语气(平仄)中,却还是能感觉出这是有人在吟中国诗的。想到这,山下的不由得发出了一个会心的微笑,在充斥着只知杀戮的纠纠武夫的山下支队里,在大战前夕还能有这份闲情逸致的,除了那个沉迷于璀璨悠久的汉文化中几不可自拔的中村正雄外,再不会有别人了。

    果然,山下一踏上城关来就看到,满脸红光显是刚卖弄到得意处的中村,正被一群被崇拜和茫然不解这两种搭上边的情绪主宰着的他的同僚们,如众星捧月般的围着当中间了。这情景,让向以儒将自诩的山下,不由得再次为大和文明缺乏上得了台面的文化底蕴而暗自叹息。

    眼见“主角”到场,上一刻还显得举止散漫、悠然自得的日军军官们,顿时恢复了那副“谦恭严谨”得不免有几分流于教条的“常态”,那鞠躬敬致礼的姿势,就甭提多标准,多整齐划一了。要是文颂远在这的话,他一定会说这伙鬼子官的屁股翘得还得真要有点可观赏价值,与玉林城里醉花楼的姐儿的艳舞有一拼。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对山下的称呼极不统一,从师团长阁下、长官、中将阁下、支队长等等不一而足,这在稍稍破坏了时下这种“庄严肃穆”到呆板的气氛的同时,也在间接着提醒了山下。他现下所率帅的这八九千精兵,可是从四个师团、二个混成旅团的庞杂建制里精选出来的,这些人是精锐,更是一支相互之间急需进一步磨合的“混合部队”,或真接说是一群杂牌军。

    “诸君,航空兵的空中侦察和竹机关获取的情报都表明,被我部半分割在桂南的几十万中国军队中的一些具体番号待查的总计不会少于三个师的敌人,正陆续从各地向灵山境内集结。中原司令官据此断定,这支中国军队不久就会逆邕江而上,来与我支队争夺昆仑关的控制权。”山下按住话头,逐个看了看他的新老部下,观察的结果基本还算是让他满意的。从来自五十五师团的这些没尝过多少中国军队所慷慨赐与的苦头的军官们的眼神中,苦口婆心教育了他们一路把嘴皮都磨破了的山下中将,这会总算是看到了郑重其事。虽说,单单只是郑重其事,与已从心底里把中国人当成势均力敌的对手看待的那些二十一军系统的那些饱经磨难的军官们而论,思想还不够端正的,可比之先前他们所表现出的那种不把任何中国军队放在眼中的习惯性的轻狂自大,那可是要好得太多、太多了。

    ”司令官,我再次建议我支队应派出有力部队攻下南宁,并作为前哨阵地据守之。请司令官郑重考虑我的建议。”事实证明飞快的山下中将的某些想法是过乐观了,以这位腾田骏大佐为首由五十五师团随所部一同抽调入山下支队的军官们在骨子里,还是没有放弃他们旧有观念,坚持认为拥兵近万的山下支队有展开兵力打一场独立自主的攻守兼备的小型战役的能力,更有甚者他们当中过激份子还主张出动出击挥师南下,与主力一起合击几十万在他们看来毫无战力的中国军队,而同时据有昆仑关、宾阳县城、南宁城三地,从而彻底切断集于桂南

    中国军队与北面的联系,正是他们计划中的第一步。

    “腾田君,你的建议上次会议已驳回了,怎么又要拿出来讨论。你既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