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两岸风云 第五十五章 国 ..
北京,国家安全菊总部。
国安局总部地下卫星监控指挥中心占地上千平,巨大球状环形空间,墙壁上布满了不下百块巨大的监控屏幕,有的是卫星雷达图,有的是视频监控图形,有的是数字和图形信号,声地中间呈环状一圈一圈坐满了三百余人,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放着大小不一的显示屏,所有人都紧张的注视着屏幕上的各种数据,不时的向各自的上级汇报着收集到的信息。
这里是中国国家安全菊的核心基地之一,负责收集全国范围内发来的所有信息,包括手机信号、视频监控信息、卫星定位数据等等所有一切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资料,在这里通过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定位一只飞行的蚊子,这话虽然夸张,但是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套监控系统的先进性。
用国安局内部人的话来形容这个卫星监控指挥中心,只要这个人接触水、阳光和空气就逃不过这套系统的定位追踪,为了对按这套系统整个中国交通、公安和城管等相关部门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布置了过亿个视频监控设备,在未来三年国安局将把视频监控布置在全国任何一个存有村落的地方,为未来五年保证全国所有公路系统全部在这套系统监控之下。
通过这套系统只要将输入被追踪人的影像信息,就可以实现自动追踪,实现系统无差别自动匹配,一定追踪到信息可以在三分钟内迅速定位被追踪人的方位,精度误差少于一米。
这套系统是国安局最近才刚刚测试通过的,而这套系统接到的第一任务就是追踪前南天集团的主席,萧南天。
除了新任国安局局长胡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追踪萧天,而其原因胡伟也没有向其他人交待的义务,下面的各个部门负责人接到胡伟的命令后立刻放下手里所有工作投入到这个紧急任务之中去了。
如果仅仅是追踪萧天这个简单任务也并不会引起国安局系统上下的关注,但是新任国安局局长胡伟在交待任务的时候特别注明全局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全力追捕萧天。这个命令是很有意味的,做为国家安全菊来说每年追踪任务数追忆千计,但是却从来没有因为追踪一个人而放弃其他工作的时候,而且是全国安局所有特勤人员上下二十四小时待命,一但有萧天的消息立刻进行抓捕。
胡伟今年四十三岁,是原北京军区的一个高级干部,数月前空降国安局,没有丝毫征兆。而原国安局局长调任中央其他部门任一个闲职,调职原因不明,出于国安局系特殊部门,所以尽管国安局上下对这一人事调整颇有微辞,但是谁敢不敢细究。
而从被调回国安局总部的张立华也刚刚接受完国安局的内部常规调查,目前的张立华暂时没有被委派其他任务,成了闲人一个,这样也使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胡伟一样关注萧天的动向。虽然没有人交待张立华的工作内容,但是她却可以像其他特勤人员一样参加总局例会,尤其是萧天案件的例会,张立华看似若无其事,其实是在留意任何一个有关萧天行踪的信息。
张立华自“卧底”南天集团,一晃数年,尽管张立华和萧天彼此都明白各自的身份和目的,但是二人保持了高度的默契,谁也没有点破这层窗户纸。在共事的几年中张立华与萧天打交道有限,一是国为萧天保持了足够低调,二是萧天总有事缠身,在公司出现的机率很小。如果说张立华和萧天关系在无形中增进一步的话,还是说这回萧天去印尼救人事件。
张立华在得到高层默许的情况借助了国安局的部分资源帮助了萧天,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新任国安局局长到任之后立刻将张立华调回总部,同时对张立华进行例行的内部调查。在调查时张立华发现胡伟派出的调查组明显带有敌意,这让张立华立刻心生防备,调查组几番调查无果的情况下放弃了张立华。
张立华是国安局特勤人员中的资深干部,虽然是一名女性,但是其资历得到了国安局上下的尊重和承认,张立华也成为前任国安局局长嫡系的领军人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调查组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张立华与萧天有更“亲密”关系的情况下,调查组放过了张立华。也不知道是胡伟疏忽了,还是胡伟有意雪藏张立华,在结束调查之后胡伟没有对张立华有更进一步的安排,所以尽管张立华在国安局依然十分自由,但是事实上她却是被边缘化了。
今天同样是针对搜捕萧天的例会,只是这个例会没有正式的在会议室召开,而是在监控中心的指挥部。对于萧天的抓捕前所未有的是以国安局总局长胡伟任组长的,国家最高级别的国安调查小组,小组成员都是国安局重要部门的高级干部,这其中也包括张立华,只不过张立华识趣的躲在队伍的最后,静悄悄的听着各部门对抓捕萧天的情况汇报。
这个会议开始的时候正是萧天从福建沿海登陆的那一天,国安局总局十分清晰的获取了萧天等人离开台湾的时间,原本通过卫星监控和GPS定位等手段可以十分准确的追踪萧天等人的行踪,但是也就在那天夜晚萧天所在的货轮遭到了台湾舰队的袭击被迫逃到钓鱼岛。
也因为当夜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