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朝博物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寻常物集 楔子
    博物堂,包罗万象,集天下奇珍异宝之所在。

    这里是盛朝最久负盛名之地,位于旧江南的求如山顶峰,多玉无草木,唯有此堂安居于此。博物堂因有山下多处长生库经营,足以处理世俗凡事,故并未有太多闲人叨扰主堂。此堂经营的颇为枝繁叶茂,时至今日已历经九代。

    “相公,怀安堂主能愿意帮咱吗?”

    “怎么着也得试试,总归不能让阿暖留在我们身边了……”

    宏伟的博物堂石门前,一对中年夫妇踌躇许久,总算是迈入了博物堂领域内。他们二人本是京中官宦人家,姓温。因朝堂上惹出事端温父才会辞官,只想要隐世求安。

    夫妇二人因为同博物堂的第九代堂主怀安是故时旧交,便想将三岁女儿托付于此。

    博物堂,总归是安不过了。

    稚儿往往是善爬不善走的。在父母同堂主交谈之际,小小阿暖竟顺着怀安的腿攀进了他怀中闹腾。说起来,堂主怀安不过二十五六,并无抚育子女,自是被这小娃娃弄的堂皇不已。

    “堂主失敬,我家阿暖打娘胎里便是玩闹秉性,实属惭愧。”

    温氏夫妇无奈擦汗,尴尬道。

    怀安看着温不暖乌黑澄澈的双眸,笑笑不以为意。

    最终,留在博物堂的不仅只有温不暖,还有一道未知内容的御札和一副生辰贴。

    御札不为人知暂且不表,生辰贴却是大有来头。

    这是当朝皇七子的生辰贴,是拿温不暖本人的生辰贴与之交换的。可温家出那祸事后,怕是曾经的指腹婚约也不作数了。

    怀安道:“我博物堂好集天下奇珍,这些东西留于你二人身上不过是徒生烦恼,还可能带来拖累。不如同这娃娃一道留于我堂如何?至于后事发展,也只是天注定罢了,何须多挂念?”

    言之有理。

    温氏夫妇虽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也只得离开,自此下落不明。温不暖在博物堂一待便是数载。

    阿暖这个女娃虽然顽劣但总归是性子和善,和师兄们相处但也算和睦。再加上她是堂内最年幼的弟子,众人对她自然是宠爱有加。这月打碎一前朝瓷盘,上月扯坏一霓裳羽衣,博物堂上下对她也那么就睁一只闭一只的过去了。

    可惜世事哪有这么平安顺遂。

    秋风起。

    彼时,她正灰溜溜的和墨则师兄在下山的山道上踉跄并行,师兄骑马她骑驴。

    墨则是博物堂大弟子,出了名的为人正派,刻板保守。他是这届师兄弟中下山游历的头一位,正可谓意气风发。

    反观阿暖,她是这届弟子中头一个被逐出师门的人。

    这年,她十七。

    “阿暖师妹,你被逐出师门并不稀奇,我若是堂主,早在你四岁半那年偷饮‘痴枉酒’时,便把你丢到求如山下了。”

    “师兄你……所言不差。”

    温不暖灰头土脸的轻抚坐骑毛驴,无奈表示赞同。博物堂安逸十七载,其实细数她犯下的混事,上得了台面的也就两件。

    一件是“痴枉酒”,另一件是圣物“般若石”。

    前者的祸事发生在她四岁半那年。堂内众人都在为巡察商使的到来而上下忙碌着,商使就是由朝堂所派来巡视贸易交换的特派使者。

    博物堂作为天下奇珍异宝之所在,掌管着世间所有长生库,自然难逃朝堂关注。

    阿暖娃子随口一个“饿,想吃东西”的借口便将看管着她的师姐支走了。

    这倒不能怪看管不力,谁能想到一个四岁半的稚儿能犯下如此的滔天祸事。

    她居然偷偷溜入了地下藏酒阁!

    堂中有善饮酒者,阿暖也……

    这事儿若仅牵扯她一人也就罢了,但她还拉上了商使的远房表亲,一个不过六岁的男童。

    等众人寻得他二人时,那男娃子已瘫倒在酒坛前,不省人事,阿暖则在一旁红彤着脸,痴痴的笑着。

    怀安当时低语一声“造孽”便晕了过去,在一旁的墨则差点以为师父就这么走了,而且走的很安详。

    痴枉酒,属于灵物,蕴有灵性。

    相传是仪狄、少康两位酿酒名家在飞升成仙时所酿,其中包含有二仙的前尘痴枉,故唤作“痴枉”酒。据传言,那男童自饮此酒后便有些痴傻,行动反应大不如前。

    再看阿暖,神采奕奕更甚于前。

    堂主怀安那时便知,阿暖体质异于常人。在之后的十余年里,他加紧了对她的管束,将她同墨则放于一处养育。

    在大师兄的“关怀照拂”下,阿暖活的既安稳又踏实。一旦出什么差池,也顶多是损毁一些名贵凡物,不足为外人道也。

    直至般若石。

    佛法可分为般若、禅法,其中般若可如实认

    知世间万物本源。传说天选之人将十般若经悉数抄撰于大石之上,白日里无异于常,但夜里时常迸发出七彩光亮,令人啧啧称奇。

    般若石,乃博物堂圣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