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唐锦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一四六章 战略奇才
    刘看向李?,见后者一副漠不关心,不以为意的态度,心底默默叹了口气。虽然文武之争如火如荼,但刘自认为是站在国家层面来反对这场战争,并无过错。

    国家若是被军方所把持,动辄开启战端,岂是长久之计?

    有些可打可不打,有些仗尽可能不要打......但当国家被军队所把持,则所有的仗都不得不打。

    毕竟只要想打,总是能寻到开战的理由......

    可是对国家有什么益处呢?

    如今的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即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正该趁此机会专注于内政,一边兴修水利设施筑桥铺路,一边大力发展工商,奠定万世不拔之基业。

    一天到晚的打仗,迟早将国库耗干。

    御书房内的气氛略显紧张。

    房俊放下茶杯,看了眼李承乾的神色,想了想,道:“我知中书令以及各位宰相的心思,无外乎当致力于内政之发展,与陛下共创千古未有之盛世......但是诸位也该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即便是一件好事也常常伴随着危

    机,发展内政固然重要,却也不能因此丢掉尚武之风。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大唐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富有,周边那些豺狼虎豹必然虎视眈眈,试图扑上来狠狠咬一口血肉。”

    他环视众人,语气铿锵:“如今坐视邦蛮夷积聚力量,他日兴兵犯境之时就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力气去抵御外侮,保卫来之不易的盛世。与其如此,何如今日便将贼寇荡平、一劳永逸?”

    最后,他沉声道:“战争会带来伤亡,会拖累国家发展,会衍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普天之下,由古至今,何曾有过什么岁月安好?只是一直有人在负重前行而已!既然早早晚晚都要打仗,都要遭受攻讦,谩骂,那就让

    我们这一代人挺起脊梁做出奉献,将该打的仗全部都打完,给子孙后世留下一个安定繁荣、四夷臣服的煌煌盛世!”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唯有房俊振聋发聩的声音绕梁不绝、回音袅袅。

    刘洎瞪大眼睛,大受震撼,一时间居然分不清房俊是真的甘愿背负攻讦,谩骂、甚至穷兵黩武之骂名而无私奉献,还是为了揽权、私利而巧舌如簧。

    这家伙果然是个权臣,公私难分,忠奸难辨.......

    感觉到文官似乎对攻略中南半岛仍有顾虑,李承乾便看了李?一眼。

    李?心领神会,开口附和:“帝国战略不能仅限于眼下,更应有未雨绸缪、了敌机先之洞察力,既要防范于未然,更要剪除后患,此吾辈军人之天职也,为此,当不惜代价。”

    刘见军方两大巨擘意见一致,且马周等人沉吟不语,便知道这一战在所难免,只能暗自叹气,无可奈何。

    李承乾这才幽幽开口:“战争之时,城垣倾颓,生灵涂炭,仁者所不为也。然帝国自有军政运转之规则,我身为皇帝亦不能擅自更改否则遗患无穷,只能在此遥祝帝国军队百战百胜、横扫敌寇,宣示天威、维系正统!但我要

    警告诸位爱卿,对战之时当体恤兵卒,严谨制定战略决策,宁肯多消耗粮秣辎重亦要尽可能减少伤亡,而对于伤亡之兵卒要及时抚恤、公平叙功,若使帝国之兵卒流血复流泪,我绝不罢休!”

    大臣们目光看向皇帝陛下,各自心情复杂。

    这番话听上去公允正大,其实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打仗可以,但是必须胜利,且发起战争之罪名由你们承担,我只以“仁爱”示人,做我的“明君仁主”………………

    看似一切守规矩,实则有些无耻。

    但自古以来最忌讳皇帝不懂装懂瞎指挥,陛下愿意守着政事堂、军机处立下的规矩,不掺和,不捣乱,不以皇权压人,这已经是身为大臣所梦寐以求的待遇,即便“无耻”一些,却也欣然承受。

    房俊信誓旦旦:“陛下放心,水师已经调集精锐,由苏定方亲自坐镇岘港,先解决林邑、再由海上登陆真蜡等港口,定可横推中南半岛,剿灭不臣,纳入帝国统治。”

    李承乾欣然颔首,房俊办事,他自是放心。

    只叮嘱道:“虽然我亦不以为诸如林邑、真蜡之流可以阻挡大唐天兵,但正所谓“狮子搏兔、亦尽全力,定要以雷霆万钧之势确保胜利,绝对不可轻敌大意。”

    除了轻敌之外,着实想不出如何能败。

    “陛下放心,微臣年后便启程前往华亭镇,坐镇后方、替苏定方查缺补漏,确保万无一失。”

    长安地处关中,与海外相隔关海,消息往来不便,万一苏定方那边遇到难以委决之事需要请示,自是去往华亭镇更为方便、及时。

    “那就由你全权指挥,我在关中静候捷报。”

    君臣之间三言两语,便将战争的指挥权全部授予房俊,过程丝滑顺畅。

    刘这个时候也有所醒悟,陛下与房俊之间肯定之前有过沟通,且房俊早已说服陛下对林邑、真蜡开战。

    陛下素来抵制军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