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辨言语激烈,到了后来甚至越来越高亢犀利。
“朕只想诛杀袁绍、吕布。”
一言既出,身旁诸人哑口无言,身为普通人尚且不报杀母之仇就已经让人鄙视的了,更何况大汉天子呢?忠孝孝悌自古都是如此,刘辨不能如此行事,那将是他心头唯一的疼痛。
“既然陛下已经做出决定,我等也无异议。”刘晔走到刘辨近前,开口道。
“嗯。”刘辨感激的看了看刘晔,什么话都不用说,刘辨确实自己确实需要他们的理解。虽然明明知道他们进言,是为了自己的安,但是杀死袁绍和吕布却是自己心中所望。
“那臣等告辞。”刘晔同身旁众人冲着刘辨深施一礼,点点头,退出。
刘辨转回头,便要抽身离去。却见贾诩纹丝未动。
“文和,还有什么事情要说?”
“陛下,臣想问,陛下可是想在邺城去见曹操?”贾诩就像是看穿刘辨的心思似的,开口问道。
刘辨谎言被戳穿,整个身子向后退了两步,最后掩饰道:“文和说笑了,朕却是想除吕布、袁绍。”
“除与不除,他们都已经是陛下口中之物,我看曹操才是大患,为什么陛下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信他呢?”贾诩问道。
“这个。”刘辨踟蹰不语。
“陛下。”
“文和所虑不错,朕是有想见上曹操一面的想法,不过那也只是想法而已,邺城城大,距离兖州、濮阳、陈留等地十万八千里,你以为朕真的会遇见曹操吗?”
“陛下只要身去邺城,就是危险至极,凭曹操的本领,自然能看到这其中存在的巨大风险,如有异心,他势必会来。”贾诩肯定道。
“哦?”刘辨转回头看向贾诩道:“文和,那你说朕有没有机会把曹操收为智囊。”
“这个……”贾诩迟疑了一下,便开口道:“陛下可曾记得吕布。”
吕布当年在蔡邕的府邸,亲口答应刘辨愿随天子诛杀董卓。可是事后却亲手断送了事变,而且也开始让刘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但是不还有你贾文和吗?”刘辨转回头盯着贾诩。
刘辨如此一说,贾诩默然不语。
当年贾诩在自己的书房也曾亲口答应刘辨调离牛辅大军,却在最后挽救颓势的却是牛辅的大军,自己也算是背离吧。
“你不说,朕也知道。”刘辨点点头,深情的一拍贾诩的肩膀,说道:“在嘉德殿前,放进曹操的是你,在长安,策划事变的也是你,你……不还是朕的肱骨?”
“那不一样,臣只是一个文弱之士,臣不似曹操豪情万丈,这类人没有达到目标是不会停止自己的举动的,陛下想让他归顺汉庭简直痴心妄想。”
“这些朕又何尝不知?”刘辨神情肃穆的抬头望向眼前,最后淡淡道:“如果不是老天,……算了,朕也认为他曹操野心至极,但是在洛阳,在虎牢,朕就愿意给他这一次叛变的机会。”
“陛下,既然如此了解曹操,臣别无他言,只望陛下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危。”
“嗯。”刘辨淡淡道:“也许这一仗打完,朕就真的可以休息了。”
“一战定河北,陛下也想定淮河?”贾诩摇摇头,由始至终,他都不相信,像曹操这类人会归顺汉庭。
“嗯。”
第二十四章待援
中山。
刚刚打了胜仗的淳于琼连歇息一刻都没有歇息,就带领着自己手下数万精锐朝着中山开来,两万大军,面对中山国的两万五千人,拿《孙子兵法》兵法来说,此仗,攻城难下。
“将军,中山守将文聘乃是少帝刘辨的一员心腹上将,我们如此攻城恐怕损伤巨大。”一旁张颌跨马来到淳于琼的近前,低声进言,怕身旁的士卒听见两人谈话,以免动摇军心。
“嗯。”淳于琼随意的回复了一句,并未理会张颌。
张颌,此人乃是袁绍手下河间四将之一,为人素来勇武,而且也很冷静,谨慎。时常会给自己提些建议,当然不论这些建议是好是坏,要不是看张颌此人素来谨慎,淳于琼也断然不会听张颌说话的时间。
“将军,依我看,文聘手下军队三万,真定五千,中山两万五千人,他又却为何迟迟不救援?等待真定被破,中山门户大开,从以往的战绩来看,文聘绝对不是那样愚蠢的人啊!”高览仗着自己是河间豪强出身,隧开口问道。
“嗯。”淳于琼闷而不语,双眼却冷视高览,这个人太不讲礼貌了,竟然如此同自己这样讲话,看起来真是不把自己放在心里。高览这么一说,不就成了自己真定一战的大胜,是上了文聘的当。那不是文聘蠢不可及,那倒是自己蠢不可及了。自己堂堂一个颖川名士出身,一个河北土豪竟然都敢同自己这么说话,简直太无视自己身为长官的权威了。
张颌回身冲着高览挑挑眉,示意高览慎言。
但高览为人粗鄙,却是对淳于琼的不满从来就不会忍气吞声,部的言行都表达在自己的言行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