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状,钟茗乐得当个贤惠大度的皇后。与老佛爷的心情一样,钟茗现在更关心儿子。
出了皇宫,三个皇子很有一点野马脱缰的架式。虽然也有师傅随行,到底不比宫中规矩森严。可以起身迟一点、可以功课松一点,有时候跟着皇帝去打猎,课都不用上了。起初钟茗觉得这样也不坏,就当是放暑假了,清室对于皇子的不人道的教育制度让人垢病。然后,钟茗发现她错了,清室最不正确的不是对皇子,而是对师傅。
在京的时候,钟茗偶尔也去过一两次毓庆宫,是在永琪偶尔出现的功课做不太好的情况下过去让师傅严格要求永琪的。到底是宫禁森严,皇后也不能没事总往毓庆宫这样的地方跑。到了木兰,钟茗可以带着人,悄悄往临时的教学场地去看一看情况。
这一看不打紧,钟茗觉得问题严重了。
位子也是师傅坐在一边,面对着学生,但是几个人的表情完不是那么回事儿。师傅讲得一板一眼,学生听得瞌睡连天,走神走得一点思想负担都没有。这个场景真让人怀念,钟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大学生活,逃课、不把教授当回事儿、上课讲话吃东西……最后,后悔的一定是自己!
尊师重教,应该是起码的要求。俗话说的好,天地君亲师,但是,一旦牵扯到君臣,一旦学生是君老师是臣,有很多事情就卡住了。最扯的是,汉人师傅,在满人看人不甚可靠,满人师傅,在皇家眼里,绝对是“奴才”。私塾里背不出书要打手心,到了皇家,师傅们不能处罚皇子只能打伴读之类的替罪羊。甚而至于,在皇帝问起的时候要说皇子的好话,代为遮掩,因为皇子如果学得不好,师傅也可能要被追究一个‘失职’之过的。除非皇子自己愿意发奋上进、表现自己,否则,师傅对皇子半点威慑力都没有还真没有皇帝会因为儿子不读书就要杀要砍的,训斥是难免的,可绝不会伤筋动骨。皇帝当然希望儿子学习好,但是他不可能整天都盯着教育问题,更要命的是,乾隆发现儿子不学好之后,是下令惩罚了,可他罚的是师傅!方式是简单粗暴的打板子!这让师傅在皇子眼里更没地位了。
你说吧,好好的上课,一旦老师在学生眼里没了地位,被鄙视,被看得可有可无,这学生还能学得好么?
颇类后世某些大学,因为有一个学生对老师的评分制度,学生很不鸟老师,上课不认真听,考试的时候嚷着要画重点,就差没有直接让老师把考卷连同答案一块儿告诉大家了,一旦不如意,就觉得这老师不好,期末打分时就手痒地想给老师写差评。老师被学生拿捏住了,能教出什么好结果来?一看成绩,都是高分,一到实践就抓瞎,出了校门儿,能一展所长才是怪事因为根本无长可展!真正能学到几分本事,只能看学生自己愿不愿意上进了。
再联想到永瑆永琪被乾隆抓包之后的情形,钟茗不禁着急了。
倒叙分割线
永瑆和永琪两个站在坤宁宫宝座前,都哭丧着脸。
“都说吧,这是怎么了?不是跟你们说好的么?功课好好做、书好好念,这些弄完了随你们玩!你们倒好!上课欺负起师傅来了!”
永琪偷偷抬头看了一下钟茗的脸色,小声道:“十一哥和儿子的功课都做好了啊……”
永瑆马上接口:“每天师傅们都不说什么的,皇阿玛以前抽查功课,儿子和十二弟都得夸奖的,哪知道今天这么……”
“还敢顶嘴!不用早起,我允了,不抄那么多的书,我也允了,你们就算功课再好,也不能不听师傅讲课啊!”一指永琪,“你个小混蛋!怀表卡哒卡哒的响,你道师傅们是聋了么?不过是因为你是皇子,他们不能罚你罢了,”再指永瑆,“还有你,上课玩钥匙?让你皇阿玛发觉了吧?”
永瑆泪眼汪汪:“皇额娘,儿子再也不敢了,您让皇阿玛饶了儿子这一回吧~儿子的家底儿,让皇阿玛给搬走了,呜呜……”
看着九岁的永瑆如此哭法,钟茗哭笑不得:“还没说你呢!你一个皇子阿哥,用得着这么刻薄么?赏你的东西,一丝不动封了起来!你有什么舍不得用的?”
永瑆扭捏不语,他就是喜欢存钱存东西,还不舍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