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极品少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横扫北高丽 下
带着的雷神炮其威力在他看来也还完不够攻打一些普通城池可能有用但像燕京城那样连年加固加固了两百年的巨城拿这样威力的火炮去打恐怕基本就是挠痒痒。所以他还构思过一种代替方法。

    云铮设想了一种构想攻城的方法。在火炮还没有出现的时代对付坚固的城墙和飞蝗一般的弓箭对于攻城一方简直就是一场恶梦。可是至少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就已经有了投石车只是投石车投放的石头受制于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杀伤力不大对城墙的破坏力也不是很大所以很难以普及。工程还是主要靠云梯和绳索让士兵冒着巨大的伤亡去爬城。云铮的猜想就是既然没有火药的时代石头不会爆炸只能靠着动能来破坏城墙由于石头体积和重量的限制对付非常坚固的城墙难以成巨大的破坏那为什么不能投放别的东西呢?

    他觉得在古代最能带来巨大破坏作用和巨大震慑作用的就是火为什么不投放易燃的物质到地方的墙上和城里面呢?古代已经应该有火油这种东西甚至就算是灯油、食用油也行或者高度一些的酒也行装载一个大瓮里面上面在用干草等点燃然后投放到敌人城墙或者城里面一旦瓮落地被打碎那就是燃烧一大片。如果同时数百个这样的装着烈性酒或者油的大瓮被投放到敌人城墙之上必然是城上火焰冲天城墙上的士兵别说作战了烧也烧得差不多了。如果投放到城里面城里面的民居都是易燃的借这风势很快就能燃遍城成立火焰冲天一定能大大影响守方的士气甚至引起巨大的混乱攻方就可以抓住机会抓紧攻城。于是就可以很少的代价攻破固若金汤的城池。

    可是据云铮了解三国时代出现过投石车但是投放的都是投石对付小的不坚固的建筑还算有效但是对付城墙就显得有点威力不够。如果能采用投放这种很容易弄到的油或者高纯度酒效果会更好古代经常使用的计策就是火攻火不一定能杀伤多少敌军但是能引起敌人巨大的混乱。在赤壁之战东吴以三万军队对抗曹操三四十万的军队就因为采用火攻达到了以少胜多的目的!

    他感觉火在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出现之前是最好的武器!诸葛亮也使用过烧城的计策但是它不是把火烧到城墙上面而是让士兵把大量的干柴堆放在城下面然后点火烧城这样的效果就大大折扣虽然城上面也是炙热万分也是烟熏火燎但毕竟城下和城上有一段距离效果就不是很好如果直接把火烧到敌人的城墙上面那么效果就会更好毕竟士兵再勇敢也不能站在火里面射箭和往下面扔石头来阻击攻城的敌人!

    当然守城的一方也是可以有防备的经常都会有专门的“救火队”存在。但云铮觉得对付硫磺稻草之类的或许水可以泼灭但是油和酒精这样的火是水根本扑不灭的。

    有时候一场战争动辄数十万士兵消耗物资惊人在西汉刘秀一场战役打败了朝廷军队七十万以留在城下的物资搬了一个月没有搬光最后一把火把剩下的搬不走的都烧了可见战争的消耗和囤积物资数量的巨大。小小的油和酒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是稀罕的东西但是对于数十万军队和举国之力也不是什么难以弄到的东西。

    孙坚征伐江夏守军在岸上向江中射箭孙坚命令战船一面受箭竟然射到一面战船上的箭都能把大船射倾斜的地步后来孙坚命令调转船头另一面继续受箭才摆正了平衡这可能就是以后杜撰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来源吧。

    想想看一只小小的箭竟然能把乘装数千人的大船射偏斜的地步那要多少的箭啊?动辄要数十万支可见战争的消耗多么的庞大一点油和酒也算不了什么。

    油和酒的燃烧水是难以扑灭的如果数百个或者数千个这样的大瓮投放到敌人城头上效果一定很壮观现在的攻城有射火箭但是火箭的杀伤力和散射面积根本就不大只能对付一点而无法对付一面效果就大打折扣。

    装油和装酒的坛子要是打碎了再点着火会有什么效果有生活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那是地面上一大片都一下子都着了要想扑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世美国战争经常使用的一种炸弹是凝固汽油弹也是通过这个道理里面装在得不是炸药而是凝固的汽油一旦落地爆炸那就是一烧就是一大片几百平方米之内一片火海所有的生物都会被烧死杀伤力惊人。

    古代用大瓮装载油或者酒是不是就能制造成古代的原始的**呢?虽然效果差了不少但是原理差不多!再说火攻真正的作用主要也不是杀伤敌人而是在敌人中间引起混乱。敌人一片混乱就可以给攻方创造机会在城头上面的敌人一片混乱指挥失灵的情况下攻防就可以抓住战机采取其他方法抓紧攻城。用云梯爬城也好还是撞击敌人城门也好遭受的损失和抵抗一定会减低到最低限度!

    曹操在他的《步战令》中就曾经说过在攻城的时候如果不做好准备而是让士兵用绳子和梯子去攻城那么就是对士兵最大的罪恶。其实云铮感觉世界上没有真正固若金汤无法攻破的堡垒只要在攻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多采取一些好方法会大大减少攻方的损失!他的这个攻城方法当然也只是一个构想但他觉得如果在攻城的时候有机会试验一下

    至少也没有什么坏处。如果能顺利攻下来当然最好如果不能不也可以再想其他办法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