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建议量使用或先减量使用,都是使用高浓度制品的不二原则。营养过剩、浓度过高,就像在腌制肌肤一般,起红疹、小脓疱、发痒,都是高浓度"浸渍"出来的问题。
2含药成分作祟。
含药化妆品,特别是防晒品,其防晒剂的使用浓度是受有关方面机构规范的。会加以规范,就表示有使用上的风险。
每一种化学性防晒剂都对肌肤不利,浓度偏高、涂擦量过大,引发过敏发炎的风险就相对增加。所以,如果没有必要,猛擦高防晒系数的防晒品是错误的,高防晒系数产品防晒成分比例偏高,对肌肤是一种高浓度的"化学性浸渍"伤害。
3低pH值的果酸、水杨酸、维生素A酸类制品。
这一类产品使用时有立即的酸刺激,使用期间,会有较明显的角质剥落,肌肤处于保护层偏薄的情况,自然容易招惹过敏。因此,使用期间,要简化其它配套的保养产品以求自保。
另外,这一类产品,若属于高浓度与低酸度,在医生的协助指导下使用较有保障。
4香料、防腐剂。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香料、防腐剂是造成化妆品过敏的主要原因。确实,很多人认为天然植物配方更为安。殊不知,天然的活性成分更容易腐败,更需要防腐剂来"照顾"。"无香氛保养",也是远离敏感必须的割舍。
化妆品中的香料与防腐剂,都是极容易渗入人皮肤的角质障壁,直接被皮肤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虽然有用量上的规定限制,但敏感性肌肤即便是使用安浓度下的产品,仍大有机会引起发炎现象。所以,如果你是敏感性肌肤,就更要留心注意
5精油。
精油的分子比香料小、渗透性比香料高,除了选择来源明确的高质量精油之外,把握低浓度使用(小用量),过敏就不会上身。否则,即使是强调安可以吃的玫瑰精油、熏衣草精油,高浓度使用仍然可能会导致严重过敏。
别让自己成为敏感分子
有些人,老是会碰到"别人用都没问题,就我用会出问题"的情况。若是遗传性肤质,过度责怪化妆品也于事无补。天生敏感肤质者,虽不够幸运,但最起码因为肌肤的把关,身体的代谢器官少了无谓的负担。
而如果您不是敏感家族,那就要检查使用化妆品的习惯是否有问题。
首先,洁与卸妆是否都做对了?使用卸妆油,务必要用温水冲洗干净,再用泡沫洗面奶洗一次脸,这样用什么牌子的卸妆油问题都不大。使用卸妆油过敏的人,奇*書网收集整理可以使用纯植物油来替代,就可以免去卸妆油中浓度高达10%~20%的界面活性剂渗透肌肤的风险。
其次是,不要在短期内交错使用太多不同品牌的高活性产品。不选择超龄产品,避免营养过剩堆积在皮肤上。不要长时间敷脸,避免表皮细胞因过度浸渍疲劳而失去平衡防御功能。
达人叮咛
◆ 化妆品使用过敏,问题并不只是化妆品。必须同步由两个方向去思考:
一是" 物",化妆品的问题。
二是"人",使用者的问题。
物的问题有了清楚的概念,就要理清人的问题。贴布试验,是自我评估、自我保护的重要方法。读者对于未曾用过的高活性或不确定风险的产品,不要抢先试用,应先做贴布试验。用一片创可贴,将产品涂在中间的纱布处,贴在干净的手臂内侧,24小时后观察有无起红斑或瘙痒等现象,没有这些现象再使用。
化妆品中的重金属打哪儿来?
曾有知名化妆品品牌被检测出含有铬与钕重金属物质。随即有媒体不断地通过采访,发烧似的从各个不同领域专家口中剖析这两种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可能对人体皮肤的危害
化妆品添加重金属物质的真相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有关某些化妆品中被检测出含有铅、汞重金属物质的报道。消费者一定很好奇也无法接受,化妆品中为什么会添加重金属呢?
事实上,并没有重金属被直接添加在化妆品中,勉强可以扯上关系的是以"金属氧化物"的形态使用。
以上述事件为例,化妆品中若有添加,极可能是三氧化二铬或氢氧化铬这两个化学物。两种成分均是化妆品通用的绿色颜料Chrounbsp;hydroxide(bsp;77288)与Chrounbsp;hydroxide(CI77289)。除了铬的金属氧化物之外,还有钴、铋、钛、锌、铁、铝等金属氧化物,都是化妆品中常用的有色颜料。化妆品的色料金属氧化物,在一般环境下,对热、光线、空气、皮肤,都呈现稳定的状态。所以,即便是一些发达地区如欧、
美、日本,也不认为正常使用这些金属氧化物,对皮肤或人体会有危险,甚至不需要制定禁限用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