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光绪中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幕末,维新时期的日本思想界动态
卓有成效”的理论宣传、教化工作因此,福泽谕吉对近代日本思想解放的伟大作用,跟他对近代日本侵华思想与行动的发展、蔓延的巨大影响同样不容否认

    为什么明治时代的日本“一直以极大热情对待抓大陆问题”,竭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果,“或作政治外交上的发言,或采取行动,虽然引起了国内纠纷及混乱,但是其势力终于发展为推动现代日本的动力”[29]这里有三个思想渊源:传统的封建扩张意识,极端民族主义的扩张意识和近代殖民主义的扩张思想

    其一,“苦于土地狭窄、物质贫乏人口增多的日本,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和亚洲大陆保持紧密的联系,这是它为谋求生存绝对必要的”[30]民族性内在的向外发展的**使日本企图向海外,特别是向亚洲大陆寻求民族发展的出路,首当其冲的就是朝鲜半岛;待朝鲜经营稳定后,下面的猎物就是紧连朝鲜半岛的中国东北即所谓的满洲,占据“满洲”,大陆之梦即可成矣而且,日本坚持认为“满洲在地理、历史和民族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这就很难把它看作是‘中国完整的一部分’”,  [31]  “从满洲本身的地理历史和民族情况来看,存在着脱离中国本土而**的条件”[32]这种解释明显地是对西方近代殖民扩张主义“理论”的移植

    其二,对中国的蔑视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朝野非常鲜明地把甲午战争看做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义战”,是当时世界发展的主流“日、支两国之关系乃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之关系”对清国一战,目的正是“在使支那惊醒”[33]事实上,甲午战争开始时,日本是以国运相赌的,没想到“老大的帝国”清王朝不堪一击日本大喜过望,自此以后“向蔑视中国的方向大幅度倾斜”,  [34]  “认定中国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一无是处,并表现出毫无顾忌的侵略态度”(吉野作造1930年在《对支问题》一文中所言[35]

    其三,对西方侵略的“回应”与“反击”日本在西方列强的东亚侵略扩张中也深受其害,却同样无力直接向欧美各国反击因而,它从远距离防御和国家自保的立场出发,把视线转向海外,并把富国强兵当作国策,力图建成一个能与列强为伍的国家同时还“企图通过大力压制弱小邻国来找回受欧美压迫的损失”[36]1904年的日俄战争“对于日本为向亚洲大陆扩张势力而急于挤入帝国主义列强行列的动向,是一个划时代阶段”[37]战争的胜利及与英、法、美、俄等国一系列协定的签定,为日本帝国主义向亚洲大陆扩张大开方便之门在思想领域,明治维新的启蒙大家福泽谕吉不仅及时地提出了“等待时机不如创造时机”的战争观,而且极力主张“脱亚入欧”,“加入吞食别国者之列,与文明国一起寻求食物;……即加入帝国主义国家成为侵略者”[38]因此,日本对大陆的觊觎和扩张渗透,包括甲午战争,就当时的东亚局势看还有与国际列强争夺的一环,只不过是建立在对别国的伤害和蹂躏之上的而已

    其四,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的扩大化和国际化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内部的原始积累通过新的生产方式的扩展而得以完成,外部的条件则要通过侵略战争来实现日本对朝鲜、中国的侵略是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日本资本主义进行经济扩张的手段1894年日本进攻中国不但真实地“向受惊的世界揭示出日本在以往20年间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39]还现实地把日本追求经济利益的资本主义发展动力伸入到中国来这一实际举动和客观结果与当时福泽谕吉尽快进行资本输出和实业扩张的思想是互为表里的因果关系[40]

    参考文献:

    [1]  [13](日黑龙会:《东亚先觉志士传》(上(原书房1977年版,第7页、第9页

    日大久保利谦:《由史料看日本的进程;近世篇》(吉川弘文馆1955年版,第56-59页、第59页

    [3](日宗幸一:《东亚共荣圈史》(光书房1941年版,第359页

    [4]  [6](日水野明:《日本侵略中国思想之检证》(a,戚其章、王如绘主编《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c,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0页、第271页

    [7](日本庄荣治郎:《日本经济思想史研究》(有斐阁1960年版,第34页

    [8](日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1》(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77页

    [9]  [10](日藤田省三:《日本思想大系;45》(岩波书店1980年版.第426页、第426页

    [11](日井野边茂雄:《幕末史研究》(雄山阁1972年版,第500页

    [12](日渡边几治郎:《日本战时外交史话》(千仓书房1938年版,第7-8页

    [14]  [17]  [39](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历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81页、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